段宜學
摘 ? 要:在互聯網+時代下,各個行業的管理形式、發展方向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同樣存在于高校之中,近年來,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也正因此發生著重大變革,并且隨著未來科技的發展,開始具備多項新功能,能夠滿足學生的各項需求,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本文分析了互聯網+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并探討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 ?管理信息化平臺 ?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G270.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169-02
互聯網+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在互聯網+時代,學生每天都會通過網絡獲取資源、與外界聯系,“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高校擴招的深入下,學生素質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特征,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傳統學生管理工作和方法協調性不足,無法滿足98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要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作為高校管理者,要主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優化學生管理模式,構建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立足于實際,探索出一條符合現代大學生成長需求的管理平臺。
1 ?互聯網+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
1.1 正面影響
1.1.1 提高管理時效
互聯網可以實時傳輸信息,通過朋友圈、微博、陌陌等平臺,管理者能夠了解學生近一段時間的思想、生活動態,并通過“評論”、“點贊”、“留言”的方式與學生加深感情。同時,還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等即時聊天工具為學生傳遞學校政策、考試信息、招聘信息、就業信息等,提高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時效。
1.1.2 營造交流氛圍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學生管理是一項重點、難點任務,能否做到有序管理、妥善安排,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借助互聯網+時代的各類技術支持,管理者能夠直接與學生交流,避免了面對面的緊張、尷尬氛圍,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表達自己對教師、學校、同學的意見,幫助管理者隨時調整管理方案。
1.1.3 拓寬管理渠道
與傳統管理工作中“座談會”、“電話”、“班會”的管理模式相比,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充分借助論壇、班級網站、微信公眾號、學生管理平臺來開展管理活動,在開放、共享的互聯網資源下,學生可以便利獲取管理材料,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來參與自主管理活動,進一步拓寬了管理渠道。
1.1.4 升華管理水平
每一個大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其性格取向、時間觀念、約束力各有不同,管理者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來設置相應的管理條件。如,通過“實習管理平臺”,可以便捷的看到學生的日志數量、簽到次數、月報提交情況,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優化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1.2 負面影響
1.2.1 容易固化思維
互聯網平臺中資源龐大、信息傳播速度快,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也開拓了他們的眼界。同時,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習慣尋求“百度”、“知乎”,在課程考察時,也經常遇到抄襲網絡的問題,導致學生思維發生固化。
1.2.2 沉迷網絡問題嚴重
如今的98后、00后,他們從小就接觸五彩斑斕的網絡世界,互聯網中的“電影”、“游戲”觸手可得,近年來《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網絡游戲的盛行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蓬勃發展,讓不少大學生沉迷于其中,紀律、擔當、責任變得更加淡薄,沉迷于網絡的問題也變得日益嚴重,增加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1.2.3 信息安全隱患頻發
互聯網資源繁多、真假難辨,大學生群體實踐經驗少,對信息分辨能力不高,更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不配合學校管理、叛逆問題導致學生管理難度系數成倍增加。
1.2.4 影響學生溝通能力
大學生在群體中學習、生活,相互交流和溝通必不可少,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脫離群體獨立生存,微信等聊天工具,替代了以往的面對面交流機會,各類通知、文件也經常通過微信群公布,學生在群里表達、交流、反饋,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給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增加了負擔。
2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實踐
2.1 明確信息化平臺建設目標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首先要轉變以“業務為核心”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本”,結合大學生工作的具體特點來建立信息化平臺,密切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就業等各個環節,通過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真正為學生成長來服務。對學生日常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流進行總結、梳理,構建出包括“招生”、“迎新”、“學業管理”、“獎懲”、“離?!?、“就業”、“校友交流”在內的一站式服務體系,設置集齊“學工”、“后勤”、“互動社區”、“門戶網”于一體的信息化環境,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水平”、“身體素質”、“外語能力”、“自律水平”、“實踐技能”、“綜合素養”等信息進行可視化呈現,生成學生、班級、學院畫像。同時,找尋新型信息化核心技術,創新應用模式,以現有校園網作為骨干,依托信息化系統和網絡基礎,整合學?,F有的“無線電信資源”和“自動辦公系統”,關注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入市場機制,提高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質量。
2.2 創新學生管理組織結構
為了保證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能夠得到順利推行,需要進一步創新學生管理組織結構,信息化平臺并不是簡單的增設管理信息系統、多媒體設備和計算機,而是遵循現代大學管理理念對學生管理資源、環節的重組、優化,保證信息資源可以得到準確、及時的傳輸,滿足平臺需求。
一方面,要構建全新的學生管理信息化組織結構,在校內建設信息化工作小組,設置信息主管CIO職位,全程負責學校信息化管理標準、政策的制定,協調好管理人員的職責,對信息資源進行科學篩選,提高數據利用率。
另一方面,推行網上業務協同矩陣管理結構,確保高校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可以實現跨應用、跨處室、跨職能域的業務協同與信息共享。這一管理結構應用工作流形式,通過一卡通,實現了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合辦公與信息共享,同時,設置新崗位與新部門,包括“一卡通管理中心”、“學生信息服務中心”、“信息化辦公室”,負責各項工作的整合與協調。
2.3 管理信息化業務流程的創新
高校的職能是為社會培育高素質人才,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協作,以“新生報到”環節為例,涉及部門包括“資產管理處”、“學生處”、“財務處”、“各個院系”、“信息中心”等,如果上述部門能夠協調辦公,那么就能大大簡化學生的報道流程。
在管理流程的改進上,基于信息平臺要求構建扁平化組織結構,推行流程型組織機構,以具體“目標”、“任務”作為導向,圍繞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業務來對人員、工作、組織結構做出優化配置,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中的職能分配方式,讓各種資源流、信息流能夠順暢流通,發揮出各部門的資源優勢。
此外,對于傳統分散業務,根據高效、優化的目標來做出重組、改造,簡化程序,確保各項信息均能夠一次獲取,將類似活動相整合,對學生信息做出歸類、利用,改變傳統的手工登記與統計工作,讓管理流程變得更加快捷、迅速。如,在助學金發放工作中,在信息化平臺中提前設置條件,由計算機統一審批,不僅避免了人工審核中存在的問題,也有效節約了助學金發放時間。
2.4 以物聯網、LBS技術為平臺提供支持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保障學生在校期間安全也是工作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在這一方面,即可利用物聯網、LBS技術,通過物聯網收集信息、統一處理。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上,在教室、圖書館、寢室、食堂等區域設置識別設備和傳感器,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務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技術,智能手機的普及為這項技術的推廣提供了物質基礎,可以基于這一技術開發專用APP,APP中有手機定位、校園地圖服務、精準導航、查找自習室等功能,借助LBS,為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了便利。
2.5 在平臺中增設績效人才創新板塊
在績效人才創新板塊上,要推行戰略化評價標準,構建出具有戰略性的人才創新機制,為信息化平臺提供制度管理體系支持,提前做出資金預算,確定資金投入比例。并構建基礎化設施評價指標,這是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中的一項基本指標,為各類信息資源的挖掘提供了發展依據,通過此類信息管理機制,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提供明確的方向支持。此外,設置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指標模塊,基于信息化作為內容,科學開發、挖掘其中的信息資源,對學生管理信息做出細化分析,實現資源共享。
2.6 完善信息化平臺保護機制
在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上,需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做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以《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為參考,科學設置信息系統安全等級,根據平臺要求來設置入侵檢查系統、網絡防火墻,明確等級權限,為職能部門分配賬號,明確職能權限,避免出現職能交叉和重疊問題,要求管理者保護好賬號安全。在學校方面,制定安全規章制度,對于由于人員疏忽造成的安全問題,要嚴厲處罰,對私自盜用他人賬戶的學生,也要嚴厲懲處,從主觀意識上保障信息安全。
3 ?結語
信息化屬于社會發展、改革的新動力,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對教育行業的影響也更加深遠,為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能效,要以互聯網+的各項新技術為依托,構建符合高等教育事業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管理平臺支持。
參考文獻
[1] 胡帥.試論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24(3):170-171.
[2] 仇建華,羅偉,許翠云.試論高校學生管理觀念的現代轉變[J].華章,2013,16(6):98-99.
[3] 鄭秀英,張璇,楊棟強.“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6,6(11):56-58.
[4] 潘婷.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1(6):11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