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盛文
摘 要:當前教育體系中,感恩教育是小學新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精神文明建設。基于此,以感恩教育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感恩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價值體現,分別從營造感恩氛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感恩能力三方面闡述小學感恩教育的有效踐行,提升學生德育品質。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感恩教育;責任意識
對于現階段人才培養來說,感恩是社會發展的脊梁,更是人格的價值體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感恩都是一個人必須擁有的基本品質。教育行業應從小學階段開始,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的影響,從而成為一個擁有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在感恩中體會父母的不容易。
一、感恩教育在小學教育改革中的價值體現
感恩教育應以培育學生品德和人格為目的,這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新課改背景下,教育部門意識到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從小學開始,培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感恩教育和德育的綜合實踐,實現感恩教育的價值提升。感恩不僅是個人意識,更是責任意識的體現,一個人時刻抱有感恩之心,懂得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社會,這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表現。感恩之心的培養應從感恩教育入手,讓學生感悟到教師的艱辛,體會父母的辛苦,從而樹立社會責任感。實施感恩教育能夠提升學生對生命的價值認識,使學生認真對待生命,善待自己的人生。當前,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是父母的寶貝,存在著部分父母過于溺愛孩子的情況,導致孩子無法形成自立的人格,甚至很難理解什么是感恩。面對這一情況,學校展開感恩教育尤為必要[1]。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感恩教育的有效踐行
1.營造感恩氛圍,引導學生認識感恩
學生缺乏感恩意識與學校感恩教育未深入貫徹有關,以及在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與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對此,學校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意識到感恩教育對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在情感上達到認同。通過氛圍的營造使學生認識感恩。建議將感恩理念滲透到學生的全部生活中,使學生在學校、家庭中都能感受到感恩教育。日常授課時,教師可以聯系教材內容展開感恩教育,比如從《孔融讓梨》等故事中了解中華傳統美德,讓學生成為這一美德的傳承者。
學校應為學生開設“父母與我”的感恩教育課程,通過積極有效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感恩。比如“我家之最”感恩教育活動中,學生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任務。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家庭合影,將照片貼在學校發放的“回憶相冊”中,每頁單獨貼一張合影,學生按照自己的回憶填寫內容。“回憶相冊”的每一頁都設置了相同的問題,比如“爸爸和媽媽做了哪件事最令我感動?”學生用文字表達出來,將內容與父母分享,也讓父母看到孩子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2]。
2.培養感恩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感恩
當感恩教育的氛圍產生后,應培養學生的感恩能力,看到感恩中的人性光輝。教師可以開展多層次感恩教育活動,比如主題班會,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小組成員舉出身邊的案例,通過與他人分享強化感恩教育效果。教師可以利用自習課或班會的時間,為學生播放相關影片,在寓教于樂的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班會上,教師為學生講解《蘋果樹的故事》,故事中,小男孩爬上樹吃蘋果,喜歡在樹下睡覺。蘋果樹讓小男孩砍掉自己蓋房子,賣掉果實來換錢,以無私的奉獻來實現小男孩的茁壯成長。故事中,蘋果樹就是父母的化身,通過故事,學生能夠感悟父母的無私奉獻,從中學會感恩父母。
3.聯系生活實際,將感恩付諸生活
小學教育實踐中,感恩教育以學生將感恩用于生活實際為目的,學生需要在未來的生活中付諸實踐,從點滴行為中表達感恩之情。為了讓學生養成懂得感恩的習慣,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通過溝通與合作引導學生參與感恩教育活動。學校可以與社會機構合作,在家長和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來到養老院與福利院服務,或積極參與災區募捐活動,為災區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這些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幫助他人,還能從中獲得感恩的品格,為今后的生活提供精神財富。實際教育中,學校應將生命教育、德育與感恩教育相融合,通過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認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通過德育而熱愛祖國,通過感恩教育而熱愛他人。
可以為學生舉辦“親子情書”活動,在經歷一系列感恩教育實踐體驗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為父母寫一封信。信的主題統一為“給爸爸媽媽的情書”,在這封信中,學生應將自己的感恩之情轉化為文字。學校統一將信件以快遞的方式發送到學生家長的工作單位,家長收到信件后需要及時回信,將自己對子女的心里話寫下來。這樣雖然看起來很繁瑣,卻能夠實現親子互動,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接受感恩教育,并加強與父母的對話交流和情感溝通。
總而言之,現階段教育改革視角下學校感恩教育展現的價值取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對學生展開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點。感恩教育不能只依賴學校,還需要家長、社會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通過多方合作,為學生提供構建健全人格的機會,這是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共同責任。隨著感恩教育活動的實施,學生將會懂得感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李群.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65-66.
[2]葉育新,張羚.基于兒童視角的感恩踐行活動之觀察與思考:以香港小學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為例[J].新教師,2019(2):7-8.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