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淵
摘 要:近些年以來雖然小學語言教學與教育改革的發展同步取得了較大的變化,但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仍然還是教師獨掌一面,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考試前還是劃著所謂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去背誦和記憶。確認關鍵語言部分,總結每一段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歸納寫作教學的種種方法,讓學生做筆記,盲目地去背誦整篇課文內容,在考試中雖然獲得了高分,但是這種過度依賴于課堂的教學模式,與日常的生活脫離了重要的關系。語文的教學一旦離開了教室,就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看見它的影子;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一旦離開了生活,語文就失去了色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生活進入語文課堂,讓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語文中體會生活,在生活中看見語文的存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知識的概念化狀況比較嚴重,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感覺特別枯燥無趣,很難激發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很少將語文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和掌握。不能聯系實際生活的學科都將是枯燥無味和抽象的,不容易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也不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改變教學思維和理念,改革和完善教學手段,將生活教學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
一、生活中重視收集整理,指導學生積累語文素材
1.觀察生活,收集語文學習的素材
在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培養觀察和自我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去發現生活的美和樂趣,更好地了解和熟悉生活的真諦,在生活中去掌握語文的知識內容。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一些觀察生活的小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去發現和收集對漢語學習有益的資料和內容,以便更好地學習語文。
2.活用素材,描述豐富多彩的生活
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經驗較缺乏,閱歷也較少,這些都不利于他們去理解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和含義,所以,在寫作方面就需要學生去積累更多的素材和寫作材料,讓更多學生去完全融入生活、觀察生活的細節。讓學生在生活中多留意美好的事物和能夠促進寫作的素材,并加以記錄,活用到寫作中。由于學生長期生活在一個封閉的校園環境中,沒有走出去真正接觸外界的環境,所以他們往往無法找到生活中各種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因此,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在課堂上的特點相結合,創設情境,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課堂上注重創設情境,引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
1.結合學生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為了有效地發展日常生活式語文教學,教學的程序里,老師會結合實際生活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進行授課,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掌握情況,如在《背影》這一課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軟件播放筷子兄弟的《父親》這首歌,渲染課文內容,引領學生進入渲染的課文內容中,通過歌詞導入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歌曲的渲染,讓學生體會到作為父親的種種不容易,還有生活中的種種艱辛,同時讓學生理解父親的用心良苦。這種課堂上播放音樂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更容易被教師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知識理解,達到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的作用。
2.聯系生活場景品味生活化的語言片段
首先,接近生活,理解語言的深奧含義,在小學的語文教學材料中,一些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內容學生都很難理解,這對于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和掌握來講,非常不利。這時教師就應該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去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去理解,運用實際生活情境再現的方式,促進語文教學,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
其次,語文學科進入生活之后,擴大語言學習空間,增設語言教學內容,與生活教育理念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接觸生活,通過融入社會大家庭這個因素,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的運用,通過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生活是學習語言最好的課堂,因此,在小學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尋找語言知識與生活的對應關系,豐富教材內容。
三、結語
生活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和根基,同時語文又是服務生活的,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所以將生活化的語文學習方式融入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方式便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鍛煉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小娥.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J].學習園地,2016(12):56.
[2]郭子豪.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J].語文教育,2017(3):188.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