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星星 范梓涵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對促進傳統金融業務轉型升級、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很強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新興行業,在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互聯網金融還有許多的問題和風險隱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性也在不斷增強,未來一段時間互聯網金融更將進入繁盛發展階段,屆時互聯網金融的問題與風險,將在市場經濟中引起更大規模的影響。本文首先分析到底什么是互聯網金融,進一步分析互聯網金融中問題和風險產生的途徑,最后根據以上理論依據找到切實有效的防范對策,為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提供一定的解決方案,希望為互聯網金融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路徑;防范對策分析
我國金融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市場需求較大。過快的發展進程導致目前我國金融行業仍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金融行業規則的制定也有一定的不完善。隨著我國科技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經濟引入到金融行業,促進該行業的又一次快速發展,但值得重視的是,快速的發展導致金融行業又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20世紀伊始到現在只有短短20年不到的時間,中國互聯網發展時間較短,目前對安全等方面的防護制度還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將互聯網與金融行業融合,是兩個新興產品的融合,必然會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我國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來防范互聯網金融中的消極方面,促進中國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含義
互聯網金融就是新興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具有更強的透明性,金融行業不再是一個神秘的,必須高知分子才能接觸的高端行業,更多的普通人加入了互聯網金融,以較低的成本,簡單便捷的操作模式參與市場金融操作。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在線金融理財及金融電子商務的大力發展,在極大方便了人們日常的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參與熱情,因此,建立與時代相適宜的互聯網金融體系,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二、互聯網金融中問題和風險產生的途徑
(一)互聯網金融相關制約規則缺失
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相關制約規則的缺失,導致在互聯網金融的某些方面,人們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相互制約,進而產生互聯網金融風險。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起步較晚,屬于較高端新興產業,但目前積累的經驗較少,工作方式及運營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相關制約規則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且中國幅員遼闊,有時政策的執行力度,無法在同一時間的不同地區達到同一標準,所以互聯網金融相關制約規則的缺失,導致了更多的違約事件發生,進一步影響了互聯網金融,為互聯網金融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影響了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相關監管規則缺失
在當前的監管體制下,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規則目前還無法達到十分完備的水平。專業的監管團隊團隊尚在建設中,我國監管制度還沒有完善。目前部分監管人員較缺乏風險意識與責任意識,工作狀態較為散漫,無法保證是否能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在高效運營下給予有效的監管作用。工作人員效率的底下、權責分配不清,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出現問題時,極易產生工作人員互相推諉,問題無法解決的現象。而互聯網金融又是一個極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勢必會造成舊問題還沒有解決思路,新問題已接踵而來,問題疊著問題,監管團隊更難以下手,互聯網金融相關監管規則的缺失將會使風險越來越大,甚至威脅到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另外,我國現有的監管規則主要參考其他行業的成熟規則進行制定,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特殊性,顯然現在的監管規則存在一定的落后性,無法完全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傳統的監管規則在動用了大量人力與勞力的同時,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互聯網金融相關監管規則根據市場需求而進行的創新發展已刻不容緩。
(三)互聯網金融相關人員業務水平能力不足
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推進,互聯網行業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金融行業員工一直處于原來的工作模式中,對互聯網金融存在著一種天然的排斥心理,也無法適應互聯網金融的高效率發展。這些員工接觸互聯網金融時間較短,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較為片面化,無法在日常工作中大力發揮互聯網金融優勢,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同時,因為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不足,在互聯網金融管理中,極易忽視對企業商業資料進行加密,容易被競爭對手或市場中的不法人士獲得相關資料,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提高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
三、互聯網金融中風險的防范與對策
(一)國家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
解決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便是國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互聯網金融市場。國家應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態勢,進行相應法律法規的制定,給互聯網金融監管人員一定的法律依據,減少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
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國家互聯網金融執法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進行監管。同時,企業可以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進行工作的分配,并將責任明確到個人,企業制定相應的懲罰和獎勵政策,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進而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減少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
(二)重視企業及個人的社會信用
完善企業及個人社會信用的評判標準,是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又一大舉措。企業和個人的日常社會信用會被登記在冊,作為其進行互聯網金融操作時的重要依據[6]。良好的社會信用也可成為一種無形資產,社會信用好的企業及個人在互聯網金融中占有更優勢的地位,可獲得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更多優勢。同時,互聯網金融行業根據社會信用水平,也可以對企業及客戶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使互聯網金融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人員的業務能力
時代的不斷變遷,要求互聯網金融相關工作人員也要進行技能變革,增強自身專業水平,成為終身學習型人才。身處于互聯網金融圈內,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有著更敏銳的判斷,并在風險來臨時能夠更加從容不迫地解決互聯網金融問題。而這些能力就要求工作人員日常加強自身能力培養,同時讓企業組織的相關學習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使專業知識內化于員工自身。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研究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及面對這些風險該如何防范應對的策略。在時代的變遷中,科技水平的不斷革新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下,人們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無盡的機遇與挑戰,要想趕上時代的浪潮,在互聯網金融中處于不敗地位,首先,必須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互聯網金融法制法規,使人們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使執法者有相關的法律依據進行監管。其次,重視企業及個人的社會信用,建立信用制社會。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必須加快對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升人才的風險意識,人才是一個國家能否持續發展下去的根本。目前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原因及應對策略的分析還處于相對淺顯的階段,而有些變幻莫測的現代經濟問題,我們目前還沒有給出非常完善的解決方案,如何多方面、深層次的分析出防范策略,仍將是我們工作人員未來需要不斷探討的難點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玉娟.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28(28):60-61.
[2]龐敏,邱代坤.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路徑與防范對策分析[J].理論探討,2017(04):116-120.
[3]梁德思.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路徑與防范對策探究[J].知識經濟,2018(11):41-43.
[4]楊翾.感知風險和信任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消費行為的影響機理研究[D].江西:南昌大學,2016.
[5]李毓倩.貸款集中度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收益及風險影響的實證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6.
[6]吳小莉.我國互聯網銀行監管的法律路徑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汪星星(1986.11-? ),女,漢族,湖北棗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區域金融、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