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錢春林


摘要 ? ?本文開展了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新型植保機械與HT-30B型推車式四輪高壓遠程噴霧機、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傳統植保機械的工能及防效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使用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成本低、效率高,明顯優于HT-30B型推車式四輪高壓遠程噴霧機及背負式手動噴霧器。
關鍵詞 ? ?新型植保機械;傳統植保機械;工能;防效;對比
中圖分類號 ? ?S4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03-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綜合實力與科技水平顯著提升,帶動著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飛速發展[1-3]。為了降低我國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病蟲草害的影響,相關人員加強了現代機械設備的應用,并對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進行了改進創新與更新換代,由此提高了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效率與質量。
當前,農業正向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方向發展[4-6]。為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使新型植保機械逐漸被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小規模種植戶及廣大農民認可、接納并使用,特開展新型植保機械與傳統植保機械對比試驗。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在青銅峽市林皋示范基地。
1.2 ? ?試驗材料
試驗機械為新型植保機械(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和傳統植保機械(HT-30B型推車式四輪高壓遠程噴霧機、背負式手動噴霧器)2類。各器械部分參數如表1所示。供試作物為水稻。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計3個處理,分別為處理A,由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完成,園區內東起第1、2條共12.26 hm2;處理B,由HT-30B型推車式四輪高壓遠程噴霧機完成,園區內第 1、2條共2.23 hm2;處理C,由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完成,園區內第1、2條共0.53 hm2。
1.4 ? ?試驗過程
試驗分2次實施。具體時間為2015年7月6日和8月7日的15:00—9:00。規定提前完成的以完成時間計時,然后算出所用時間。到19:00還未噴完的,時間以19:00為準,并計算其所噴面積。人員配置包括機械操作手、配藥員、噴藥員等,處理A配置2人,處理B配置3人,處理C配置1人。
各處理用藥種類、劑型、用水量以及配藥方法一致。7月6日的藥物配比為谷菲揚1 200 mL/hm2+愛苗255 mL/hm2+水600 kg/hm2;8月7日的藥物配比為谷菲揚1 200 mL/hm2+愛苗255 mL/hm2+吡蟲啉150 g/hm2+磷鉀速溶600 g/hm2+水600 kg/hm2。每個藥箱每次所加藥品應事先根據自身的容量或所噴面積計算,再用量杯或注射器量取。配藥用水應清澈無污染。試驗期間天氣晴朗,氣溫30 ℃左右,微風。
2 ? ?結果與分析
由表2、表3可知,從防治成本看,防治藥劑各器械一致,處理A人工費、燃油合計23.25元/hm2,處理B、處理C的防治成本分別為153.00、190.50元/hm2,分別較處理A高129.75、167.25元/hm2。處理A的第1、2次防治用時分別為2.3、2.0 h,處理B的第1、2次防治用時均為4.0 h,處理C的第1、2次防治用時與處理B相同,也均為4.0 h,處理A的防治效率較處理B、處理C高。
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只要機器移動勻速、噴頭型號一致,噴霧作業壓力一定,能達到好的噴霧效果。HT-30B型推車式四輪高壓遠程噴霧機和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易受人為因素影響,其霧化效果不穩,易影響防治效果。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也將人從高強度、高風險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3 ? ?結論與討論
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最低離地高度1.055 m,有效離地高度1.1 m,因而可以在水稻全生育期內作為噴藥器械使用。玉米病蟲草害的防治,只要玉米高度在機體有效離地高度范圍內也可使用。但要求機械最好能順著水稻或玉米行向移動噴霧(如果垂直作物行向移動會碾壓破壞部分植株),這就要求田塊既要平又要大,田埂越少越好,地與地之間的高低落差越小越好[7-8]。
從結果來看,3WP-500CN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明顯優于HT-30B型四輪高壓遠程噴霧機和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即新型植保機械明顯優于傳統植保機械。
4 ? ?參考文獻
[1] 周為華,周遵喜.不同植保機械在水稻生長中后期葉面噴霧效果及效率對比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137-138.
[2] 陳延龍.植保機械動態特性對工作性能的影響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2):79.
[3] 李社潮.農機市場新亮點:植保機械有望沿續火熱與平穩走勢[J].農業機械,2019(5):57-58.
[4] 吳姝,宋俊偉,魏新華,等.植保機械用泵穩壓氣室隔膜變形特性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9,38(7):257-263.
[5] 劉霞.植保機械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裝備技術,2019,45(3):59.
[6] 尤希宇,李海東,方利民,等.四種無人機為主的植保機械防治水稻病蟲害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18(2):98-101.
[7] 韓景紅.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38(12):91.
[8] 潘佛雛,溫浩軍,黃春輝,等.植保機械分禾裝置的設計及試驗[J].新疆農機化,2018(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