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紅
摘 要:我們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很急切的,所以國家對于教育很重視,對教育也是在不斷的改革,長時間探索之后我們國家提出來了新課改的教育體制理念。 “有效提問策略”可是很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簡述的就是在高中數學中利用“有效提問策略”的現狀以及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問;策略分析
一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現狀
(一)初中數學提問的現狀
雖然說為了初中課堂更加的高效,我們也是研發出了有效提問的措施,可是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的出現,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提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在提問的時候教師沒有考慮到個體之間的差異,導致不同水平的學生沒有辦法接收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這樣的現象延續的時候較長的話是會嚴重的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的時候對數學產生“厭學”的心理;②不立足于教材,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按自己的思路進行講解,而且在提問的時候也沒有根據書上的知識進行提問,這樣會把的思維弄的混亂,特別是對于那些水平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比較少,學生沒有辦法進行分析,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沒有發現學生思路的紊亂、理解有偏差等問題,這樣也不能及時的為學生梳理思路,沒有辦法的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初中數學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的數量過多,且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教師認為只要教學數量達到,那么教學質量就自然而然可以上去了,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就非常重視課堂提問的數量,可是過度的數量并沒有什么用,假如,提問太多的話學生就沒有時間思考問題進行回答,這樣學生的思維也會被禁錮。
2提問的方式不當,沒有針對所有學生
由于我國國情以及教育模式地影響,所以教師就比較喜歡成績較好的學生,,因為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給教師帶來成就感,有的時候教師就會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對于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比較散漫。而且有的時候教師提問的問題就比較簡單,沒有任何的深度,這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就沒有什么意義,有的時候教師提問的問題比較有深度,這個時候成績不好的學生就迷茫了,所以說教師提問的問題不能夠適應于全班。
二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一)在恰當的時機提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學生在下面聽講而教師在講臺上自顧自的講解知識,這種學習的模式已經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了,更別提發散性思維了。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于興趣的培養,要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大的學科,需要嚴謹的思維以及集中精力,例如,在初中學習“一次函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進行課下的講解,然后自己在進行講解,這樣在講解深層次的知識點的時候提出一些問題,“一次函數的定義是什么“?“在學習之后有應該如何利用一次函數”?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很好的總結學生對于一次函數的了解情況,然后對于學生給與的答案自己再進行補充,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對于數學的理解,利用提問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
(二)分層提問
現在,大家應該認識到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差異,要根據這些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根據這些層次在提問的時候進行分層提問。
例如,我們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不同程度的問題的設置,對于那些水平比較低的同學來說可以設置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對于那些中等程度的學生可以提問一些中等程度的問題,對于那些學習水平非常好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比較有難度的問題。
(三)從問題引導入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不是一個代替他們學習的人,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多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發散性的思維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要多層次、多方位的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在面臨問題的時候才不會局限于一個固定的模式。
(四)善用提問,引導教學開展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培育學生的重要方向,培養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在課堂。在課堂之上教師通過設置問題以及向學生進行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師就可以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結語:
簡言之,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性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在中學的時候利用這一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喜愛,可以激發他們內心深處對于知識的渴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依據不同的數學題來對不同水平的同學進行提問。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胡.有關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思考[D].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11): 146.
[2]孫玉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 (20): 112-113.
[3]秦曙光.初探如何培育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的科學核心素養及學習能力[M].數學教育數學出版社,2016:28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