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 300270)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曾對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既要認真扎實學習、掌握更多知識,也要投身創新創業、提高實踐能力。
的確,大學生擔負著祖國未來建設和發展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接受著高等教育,學習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思維活躍、富有智慧的青年群體,是未來創新的主力軍。當然,高校更是擔負著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筆者通過對天津外國語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調查,以了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愿現狀,探索高校校園環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以便高校有效的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研究對象為天津外國語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從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中隨機抽取了110人,回收有效問卷106人,回收率為96.36%。
研究采取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的方式。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基本情況、創新創業認知、創新創業意愿、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高校校園環境與創新意愿、高校創業教育與創業意愿等六個方面25個問題。通過問卷星的方式在研究對象中開展調查,并隨機抽取個體進行個人訪談。
根據調查結果,從創新創業認知、創新創業意愿、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高校校園環境與創新意愿、高校創業教育與創業意愿等五個方面來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意愿現狀,高校校園環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
調查顯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創新創業的學生僅占38.68%,不了解創新創業的學生占到59.43%。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對大學生創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經常關注、時時留意和偶爾關注、比較了解的學生占43.4%,不關注、但知道一點的學生占到一半左右(51.89%)。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認知方面,52.83%的學生知道挑戰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46.23%的學生知道校創新創業競賽,47.17%的學生知道校本科生科研立項,67.92%的學生知道國際商學院創新創業計劃大賽,27.36%的學生知道其他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由此可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和了解還并不深入和全面。但是,大部分學生(66.98%)認為相對于創業而言,創新非常重要,32.08%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僅有0.94%的學生認為可有可無。
關于創新意愿,大部分學生(64.1%)在學習中有嘗試去創新的愿望。同時,5.66%的學生參加過挑戰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3.77%的學生參加過校創新創業競賽,10.38%的學生參加過校本科生科研立項,9.43%的學生參加過國際商學院創新創業計劃大賽,11.32%的學生參加過其他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而大部分學生(75.47%)從未參加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由此可見,大學生雖然有較強的創新意愿,但是,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行動并不強烈。關于創業意愿,81.13%的學生沒有考慮過在大學四年中或畢業后創業,1.89%的學生正在創業,16.98%的學生打算創業。在正在創業或打算創業的學生中,他們有創業的想法最主要來源于自身(52.38%)、家庭影響(23.81%)、媒體影響(14.29%)和朋友影響(9.52%),而沒有學生選擇學校的影響這一選項。而正在創業或打算創業的學生的創業動機主要包括實現個人理想和自我價值(52.38%)、賺錢(28.57%)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19.05%)三個方面。對于正在創業或打算創業的學生,他們認為經驗不足(90.48%)、缺乏人際關系(76.19%)和資金問題(76.19%)是遇到的困難中排名前三的困難。對于正在創業或打算創業的學生,他們最希望學校提供的幫助是開設學生創業部門,有相關老師為創業學生提供意見(71.43%)、開展針對創業的培訓班或開辦創業指導課程(71.43%)和舉辦創業活動提供模擬實踐平臺(71.43%)。
參加校內外兼職增加實踐實習經驗(80.19%)、積極參加各種創業比賽(60.38%)、多參與學校的社團活動(66.04%)以及多學習理論知識或多選修有關課程(59.43%)是大學生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的主要途徑,還有18.87%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大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學校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實習機會(80.19%)、自己多結交有創業想法的朋友從交流中受益(79.25%)、學校開展更多相關創新創業的課程(67.92%)、自己多參加創業大賽等相關比賽(59.43%)、自己多收集相關信息多看創業故事(52.83%)這些途徑來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還有12.26%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
關于校園文化氛圍對創新意愿的影響,51.89%的學生和41.51%的學生認為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52.83%的學生和40.57%的學生認為校園物質與制度文化環境對創新意愿的影響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就校園精神與行為文化環境對創新意愿的影響,50%的學生認為非常重要,42.45%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由此可見,大學生認為校園環境對創新意愿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以積極、健康和文明為視角,8.49%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校園環境很好,43.4%的學生認為比較好,39.62%和8.49%的學生認為一般和不好。
關于學校創業教育對個人創業意愿的影響,43.4%的學生認為非常重要,44.34%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11.32%的學生認為一般,0.94%的學生認為不重要。但是,只有24.53%的學生參加過創業教育。26.42%的學生認為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非常必要,70.75%的學生認為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有一定作用,只有2.83%的學生認為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可有可無。
以上分析僅就調查結果而言,因客觀條件的影響,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通過調查結果和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當前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還比較膚淺,但是大部分大學生又有創新的意愿,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頗為重要。第二,雖然大部分學生知道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來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但是他們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行動并不強烈。第三,大學生普遍認為校園文化環境對創新意愿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建設積極、健康和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極為重要。第四,大學生普遍認為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對創業意愿具有一定作用,因此,注重實效的開展高校創業就業課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高校和大學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可以從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努力建設積極、健康和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高校可從校園文化氛圍、校園物質與制度文化環境以及校園精神與行為文化環境為學生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其次,有效開展創業就業課。通過系統的課程,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科學指導,讓大學生形成創新創業的意識、提升創新創業的素質。創業就業課開展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一名學生都要投身到創業的浪潮中去,而是當某個學生想創業時,他能利用課程理論和課程實踐中的知識和經驗指導自己更好的去創業。
作為一名大學生,可以從三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前提在于夯實的基礎知識。因此,學習上,大學生要做到獨立自主、認真扎實,認真思考問題,獨立完成作業,掌握牢固的專業知識。同時,多閱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其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實現源于創造性意識與思維。大學生只有保持求新、求異的興趣和欲望,才有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大學生只有打破傳統思維,進行逆向思維,敢于質疑,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執行需要不斷的實踐。只有學以致用、不斷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大學生可以多參與一些和專業相關或者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項目和創新創業活動等,如創新創業競賽、本科生科研立項、創業計劃大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