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樂
(北京語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3)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無論是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但是高校教育發展尚不完善。因此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解決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遇到的問題,從而找到適合高校發展的方法。
隨著科技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全球經濟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廣泛,在全球發展中通過與外國文化之間的互相交流,不斷吸取外來文化,使我國社會文化發展多樣性,國內外文化思想的碰撞與融合,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的文化。但是,在引進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對我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產生了沖擊,外來文化的積極性對我國有促進作用,而那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影響了我國時代的發展,是對高校改善思想道德素質更嚴重的挑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從古至今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互依存,缺少其中的任意一個都不能得出嚴密的結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馬克思主義的一大特色就是抽象性、有嚴密的邏輯性,部分高校強調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實踐,導致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只能死記硬背,不能深入的了解馬思主義的精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與時俱進的,單純的理論知識不能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信息化在人民生活中普遍應用,人們利用網絡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但網絡上也不一定都是對人民有益的信息,也會有一些偏激的思想。這都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所導致的,而這些偏激的思想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因此,高校應及時制止這種偏激思想的出現和傳播,引導大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中國人民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而實現解放思想就要實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只有不斷地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解放思想,才能開拓創新,促進國家的發展。大學生是建設祖國的重要力量,因此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其次,實事求是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另一重要特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實踐,改革創新,運用正確的理論指導深化改革,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正視時代發展的需求。
最后,與時俱進是通往成功的鑰匙,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在國際中立足。這些都歸功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握時代發展的契機,順應社會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果只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就會脫離發展的軌道,我們要正視時代發展的要求,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引領中國走到世界的前列。
在學習馬克思的基礎上高校必須具備優良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肩負著大學生關于馬克思主義及思想政治的偉大教育任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而且還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精神,貫徹馬克思的優良品質,密切聯系實際,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真正的融入到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只有真正的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才能將這種精神傳遞下去,促進社會的發展。
學習馬克思主義,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思想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是一個現實問題,學習馬克思主義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從實踐中得出結論,從而不斷地進行創新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有道德、有理想、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