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梁燕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經濟社會的發展首先是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基礎是健康心理的形成。當今,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教育技術越來越先進,課程內容和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可是,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卻呈現出現增長的趨勢。
與中學相比,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個省份都有,農村、城市的都有,家庭背景各有不同,有的學生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有的學生父母是工人,有的學生父母是農民,家庭教育背景和經濟條件相差懸殊,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學生可能會產生自卑心理。另外,離異家庭、單親家庭以及農村留守家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孤僻和偏執等心理問題。
大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是自主學習,與中學相比,其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大學生由于一時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而會導致缺乏學習目標、學習勁頭不夠、學習興趣喪失等問題。
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社會上很多方面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等消極負面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大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傾向越加嚴重。大學生在完成本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還要考取英語、計算機、駕照等一系列證書,這種超負荷的學習給大學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因而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求職擇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加重了大學生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的杠桿,如何規劃長遠的發展目標等一系列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困擾和憂慮,使他們感到矛盾和彷徨。大學生在這一擇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不良的心理問題。
進入青年期,大學生的性心理發育相對成熟,對情感有強烈的要求,戀愛與性問題不可回避。但是,在感情問題上,大學生往往會因為理想與現實的較大落差而產生失落感。一些大學生會出現與異性交往困難,或因戀愛、單相思而痛苦等。由于性知識的缺乏,一些大學生會對性沖動的不良反應產生焦慮和自責,由此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進入大學,面對新的人際群體和復雜的人際關系,一些大學生會感到茫然和無所適從。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存在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上的較大差異,大學生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與人相處,一些人際交往的基本基本技巧還不具備,因此,會出現孤獨、自卑、無助、嫉妒、猜疑等心理體驗,進而引發心理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愈發受到各方面關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化水平也隨之提高。作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一環,大學生從一入校起,學校就進行相關的心理普查,及時發現問題,把所有的問題消除在萌芽階段,為以后心理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
學生在中學時期,主要學習文化課程,對心理學課程涉及較少,對什么是心理學也不清楚,心理學知識基本是一片空白。因此,學校在大一新生入校第一學期開始,就全面普及相關的基礎心理學課程,講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心理學有全面的認識,并且自我對照,自我調試,了解自身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與特點,學會自覺調節和控制情緒,老師加以引導和解惑,從大一開始就消除學生的心理隱患。目前高校基本都在大一學年普及心理學基礎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教育。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負責全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還應建立起上從學校和院系,下到班級和宿舍的四級心理網絡機構,掌握大學生普遍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心理問題。建立心理問題的防御機制,對存在的問題做到盡早發現、及時處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持久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無論是從學院還是教師自身都要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建設,增強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高校可以通過講座、討論、培訓等方式,對教師、輔導員等教育工作者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進而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輔導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務學生,而輔導員又是學生離開家長以后最親近和最值得信賴的人,所以不僅要關注學生日常的學業問題,更要跟學生及時溝通,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及心理動向。從新生入校起,密切關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從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點滴開始,為學生著想,和學生敞開心扉,與學生溝通,慢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或許剛開始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逐漸變成深入交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輔導員對自己發自內心的如兄長如父母般的關心,真正走進學生心里,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此外,輔導員還要針對大學四年的不同特點,分階段、有計劃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一年級新生主要是從高中到大學的適應問題;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老生面對新的情況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比如學業壓力、戀愛問題、考研和就業的迷茫與壓力等等。
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占主導地位,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班干部的作用也必不可少。班干部每天跟同學們在一起生活、學習,負責班級的日常工作,與同學們的接觸比輔導員更多,能在第一時間發覺心理健康異常同學并向輔導員老師反映情況,配合輔導員老師及時的把控學生心理危機。同時,定期召開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長會議,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動向,在宿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健康、積極的宿舍氛圍,預防和矯正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其成長成才的基礎因素,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才可能在社會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發展。現代社會壓力大、就業難的局面,導致了大學生在心理上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大學生心理失衡。因此,必須從學校、教師和學生自身等幾個方面共同努力,不斷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為以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為培養心理健康的優秀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