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0)
近些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能工巧匠,但是我們似乎太過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素養教育,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發展,也影響了社會行業的發展。
如何加強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教育成為一個重要且必要的課題,據此提出自己的觀點:
首先,職業素養教育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并體現在各個專業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中,以及學生的綜合考評成績。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有針對性的職業素質培訓課程和各個專業相關的人文素質課,可以與該專業的行業法規歸在一起,納入教學計劃中。
其次,在新生入校時,對高職學生進行擇業觀念教育,吃苦耐勞教育,毅力鍛煉,按專業去校企合作企業進行體驗教育,感受工作氛圍。沒有對專業的熱愛,不可能學好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一定要先排除思想的障礙,接受并喜歡未來的職業,這個程序要比單純的軍訓更重要。
(一)職業素質教育不是一門公共課,或一門專業課就能夠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整體協作、整體規劃。要將素質教育納入到公共教學、專業課堂、實訓課堂中去,進行整體規劃,比如商務管理專業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就可以主要針對呼叫中心的坐席員的心理狀況講授,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為課程主要內容,使學生真正能理解“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的心態,學會如何克制情緒,并不把工作外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等等……這些內容教材中并沒有,需要公共課教師很好的與各專業系院溝通,把課程內容做有針對性的適當調整。
(二)專業課教師則要把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到每一門學科中,并不是單純的“專業法規和專業職業道德”課堂上才會涉及素質教育內容,而是滲透到每一門課程中,每一節課堂上,在每一個工作環節,教師都有責任將這一工作所要求的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傳達給學生,并訓練學生提升自己的這些素質。比如,訓練細心和耐心,那么可以布置給學生很多簡單卻重復的實訓項目,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其實一線員工大多數工作都是具有簡單重復的特點,做比較容易,做好就不簡單,需要的就是職業素養。習慣很重要,這個不僅針對高職學生,清華畢業生也遭遇了連續兩天加班都忘記關燈,而被單位高管辭退的尷尬。
(三)營造校內實訓室的仿真職場氛圍。這里我們主要探討的是軟環境,隨著政府對高職教育的重視,投資力度逐漸加大,院校的實訓室設施設備逐漸完善,軟件配套系統越來越先進、成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職場環境。但我們往往忘記軟環境中的角色意識。通過實踐這個方法是有效的,就是在工作間里,實訓室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穿上工作裝,或者制服,注意不是校服。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我們老師也應該穿上制服,注意這時我們是“師傅”,不只是“老師”。工作室和實訓室的規章制度應該是職場化的,要把企業文化引入到校園文化中來,企業制度引入到實訓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造就高素質的高職學生,實用型人才,真正和企業和社會需求相對接,而不是只完成象牙塔里的教學任務。
校企合作辦學是當前高職院校的主要發展發向,也是職業教育走向健康發展的唯一路徑。我們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真正實現“工學交替”的課程機制,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實現對角色的感悟和轉變。
在校內實訓室和在真實的企業車間、工作間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教育部提出的“認識實習”-參觀、觀摩、體驗;“跟崗實習”-要求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部分參與實際輔助工作的活動。這個很重要,一般來說,這兩項教學模式是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完成的,實際就是“工學結合”的一種體現,它需要學校與企業的協作、配合,更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就是所謂的“政校企行”合作模式。
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不論公共課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言傳身教,教育和影響我們的學生。
首先,作為公共課教師應該更多了解不同專業的職場特征,每一個專業的職業特色,以及相對應的職業素養要求。以便在課堂上更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教學,而不是全校一刀切,一個模式,一樣的課堂。其次,專業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隨機滲透,把企業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特別是在實訓中和指導學生社會實踐中,以身示范甚于言教。這都要求我們的專業教師必須有企業實踐的經歷,自身具備該專業的職業素養。最后,高職院校必須引進企業專家,人力資源培訓師。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學校聘請企業專家做外聘教師,以課堂教學或者講座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