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郁艷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024)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道路上起著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要注意營造一個和諧而健康的家庭氛圍、優良的家庭環境和恰當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長會這樣認為:一旦孩子入了學,家長就完全不用管孩子了,完全交給了學校。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一書中提到“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他沉迷于游戲,不喜歡學習,英語尤其很差。”事實上,家長是學校的一個教育者,他的職責是與老師共同來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家長和我們的學校老師根本不存在什么對立面,他們是相互存在的。因此,對于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學會尊重、配合老師的工作。
生活中的一個好榜樣,勝過學校里千萬個優秀教師。如果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品質,那么從小必須要重視對他的培養。這里有兩個例子,大家來看看:一天放學的時候,一位媽媽接孩子放學。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額頭上有輕微的劃痕,問孩子怎么回事,孩子并沒有回答。那位母親火了,責問孩子為什么不打回去,讓孩子明天去了學校必須打還回去。還有一個父親,平時囂張跋扈,從不把學校老師放在眼里。有一次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批評了幾句,孩子回去告狀。孩子父親火冒三丈,讓孩子去罵回來,還說要給老師點厲害嘗嘗。這樣的兩位病態家長,怎么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呢?相反,作為家長,必須明白這一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家長尊敬老師,孩子才會尊敬老師。同樣,家長孝敬老人,等他們的孩子大了,才會孝敬自己的父母。身邊的榜樣就是如此強大。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他們是不同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不開心時,他們同樣也需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那個傾聽對象。父母是他們的至親,也是他們最值得信任的人。可父母很忙,要忙工作,雖然如此,也要抽出一些時間坐下來聽一聽孩子的心聲,哪怕就短短5分鐘也是好的。坐下來問問孩子一天的學習生活,有沒有開心的事或者不高興的事等,時間雖短,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從而愿意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
因此,要做好家庭教育,溝通無處不在。比如,一家人可以一個月進行一次家庭會議,內容就是坐下來談一談家長需要有哪些改進,孩子需要哪些提高。交流中,讓孩子感受到溝通帶來的平等,讓孩子愿意主動與家長進行多溝通。對于不足之處,家長要承認錯誤,并且及時改正。只有這樣,當孩子被家長指出需要提高時,他也會欣然接受,并且試圖去改掉這個不足之處。孩子們的世界很精彩也另人難以琢磨,想要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家長們只能以真情溝通換真心交流。
如何去創造這么一個有個性的“學習型家庭”呢?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但所有不同家庭,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第一,家里必定存在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如果家里當時沒有設計書房的,那么家長一定還是會空出一個小角落,那個小空間必定是用來學習的。第二,家里必定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一天的時間,家長要定好一張學習表,哪個時間段專門屬于學習的,而且,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塊兒交流。第三,在家里必定要有充足的精神食糧,而且這些精神食糧是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中。家長一定要隨時去更新書籍的內容,添置書籍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家里,與其花錢給孩子買很多玩具,不如引導孩子多買買書。第四,家長必須要成為家庭學習中的那個主導者。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到底能否靜下心來學習,對他們來說是個挑戰。家長總是一個勁地讓孩子們看書看書,殊不知自己卻沉迷于游戲、麻將,這樣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怎么能靜下心來學習呢?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小學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小學生成長道路上,它擁有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的意義。在經濟發達的當今社會,父母應時刻牢記去營造家校關系氛圍,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備條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重視自我榜樣力量、學會傾聽與溝通、創建“學習型家庭”,做好家庭教育,造就出品德高尚、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