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辛
(應天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教育生態學是一門最新出現的學科,它的原理就是將生態環境與教育理念融會貫通,使它們之間產生關聯。通過教育生態學的原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配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教育資源進行適當的分配,創建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高校管理模式,加快高校整體化與協調化的發展。
把教育作為核心,同時又約束和把控著教育未來的發展的多維空間和多元的環境系統,這就被稱為教育的生態環境。通常情況是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第一個是把教育作為核心,創建一個單個或者復合的教育生態系統,以外部的自然、社會和規范環境為基礎展開;第二個方面是構建一個以學校、教育的層次為核心的教育系統,以此觀察教育系統的內在聯系;第三個方面是對外在環境進行觀察分析,將人的個體發展作為主體進行展開。為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科學在進步,人類在發展,所以在進行教育研究時不能只分析環境的因素。教育的生態環境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混合體,為了更好的對教育生態進行研究,應采用系統有規劃的方式進行。采用教務管理系統觀,可以看出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由許多單元和因子構成的網絡。
教育生態理論是教育生態平衡最為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教育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對教育生態的平衡進行分析。在教育生態學中,平衡是動態的,是最根本的價值,人和其他生命都是以此生存的。在教育生態學中的平衡觀主要表現在教育節律的平衡。在教育管理中要遵從教育節律以及人的生理節律,才能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
在當前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響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價值觀也在改變,與傳統的價值觀念已經有很大的差別,目前人們新產生的價值觀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對于學生未來的價值取向是不利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當前的現狀很容易導致人們的精神世界匱乏,甚至于敗壞自身的道德,這是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
此外,學生管理工作體系也不完善,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還沒有普及到全部,在高校學生管理的工作中所包含的理論方面太少,不足以支撐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所以導致了當前學生管理工作的進行很艱難,很難展開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可以把學生管理工作設立為一門學科,并且在該學科上要多下功夫,用心開展,即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又可以為后續工作打基礎。
教育生態學的有效開展會讓學生管理工作更加順利,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要完善管理體系,強調師生互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學校要提供給師生一定的空間,開展人性化教育,創建一個規范、科學和開放的管理體制,朝著多元化發展,才能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彌補傳統管理的不足。
可以讓學生擁有平等的受教機會就是全納教育,它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民主與合作。全納教育注重所有個體的發展,包括差生、優生和中間生,重視每一個環節,彌補了之前教育管理中對中間生忽略的不足,因此有利于全面管理學生。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引入全納教育觀念會讓學生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會有更好的平臺。
學生教育的整個過程可以包括“入學——在校學習——畢業走入社會”,所以學校要對這些過程進行協調。在學生管理中應該一對一制定方案,促進個體的個性化發展,以此作為工作的核心。可以從這些方面展開具體:首先的關注點在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以及時事熱點等方面,快速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調整心態融入集體。其次,就是針對大二和大三的同學,學校的主要教育核心應放在學生即將進入社會之后應對考驗與困境的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這些鍛煉,讓學生也積累一點社會經驗,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受挫能力,加強學生的責任感以及主動性。此外,學校要加強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們可自行選擇輔修除本專業外的其他知識來升華自身,可以通過個人的喜好和長處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最后是面對大四學生的管理,大四的學生是即將要步入社會的同學,對于他們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求職方面的動態,給學生多教授一些求職技能還有法律方面的知識,加強學生的與人溝通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