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旭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高等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法和水平,對高校發展和學生成長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了人本思想;這種模式的應用,是以全校師生和員工的基本需求為行動導向,使行政管理實踐工作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為全體師生員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人本思想會對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發揮的主體作用進行肯定,這種思想觀念更關注人潛在能力的作用;并且尊重個性化發展和獨立人格的建立,讓人的發展可以與社會發展方向和節奏相適應,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1]。強調“以人為本”,提倡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實現自我能力的全面提升。
對于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來說,服務是管理的前提,需要在管理當中明確并不斷強調“以人為本”。行政管理人員需要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思想轉變,并且明確師生員工的主體地位,通過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和方法,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使師生員工可以更好的學習和生活,讓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特征,并且在成長中不斷挖掘潛能,追求實現,這是人本觀念的核心所在。在人本思想的作用下,建設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需要分考慮每個人的發展需求,給予師生員工平等的權利,對其自我價值的實現起到推進作用。
高校內師生員工對行政管理工作一向了解不多,對于其工作內容和作用沒有明確定義。為了構建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應該加強管理工作透明度。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公開化和透明化,提升高校內師生員工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這樣才可以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想要構建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需要先明確相關的管理理念,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許多高校仍然沿用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管理人員與校園師生員工“涇渭分明”,雖然在實踐環節耗費了人力物力,但是工作質量和效率卻難以提升。為此,高校領導和行政管理人員必須轉變觀念,樹立起以服務為核心的管理理念,才能構建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首先,高校管理人員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需要在工作當中時刻牢記人本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在實踐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需要時刻牢記,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平等的態度面對師生員工,讓他們在管理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管理效果的提升。
其次,提高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管理人員需要將服務作為管理的前提,在工作當中,不斷加強與師生員工的溝通,將師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為他們提供更加貼心的個性化服務。
為了構建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需要完善相應行政管理制度,以完善的制度規則,規范行政管理工作,促進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提升。高校應該加強決策制度的民主性。制定相關制度對高校重大事件的決策和評估進行合理分析,確保決策的科學性。比如,邀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和各學院院長共同探討高校重大決策,以民主投票的方式確定實施方案。
為了提高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質量,需要行政管理人員與校內師生員工進行有效溝通。所以,應該建立一個暢通的溝通機制。比如,在校園論壇或網絡平臺當中,開辟專門的板塊,讓校園內的師生員工可以訴說自己的真實需求,并與行政管理人員實現有效溝通,以便于行政管理人員在提供服務時可以更有針對性,尊重每一位師生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為了確保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還需要建立反饋和評價機制。校園師生有權利對行政部門的服務和管理辦法進行評價。比如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或匿名信箱進行信息反饋。通過對高校行政管理法的評價,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找出工作當中的不足之處;監察部門也可以根據其他人的反饋,對行政部門的服務內容和品質進行監督,這樣可以進一步加強行政部門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的養成,也可以促使行政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2]。
綜上所述,高校的行政管理體系正逐漸向服務型轉型。各大高校在構建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時,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對高校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的詳細分析,結合高校內師生與員工的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工作執行方案,保障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序進行,推進高校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