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琰 趙海俠
(河北美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700)
高校教師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等知識分子的主力軍,青年教師在其中更是占據重要部分。但因為我國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和全面,而且缺乏有力的強制實施性,使得新加入教師大軍的青年教師對教育法規的意識逐漸淡薄。因為教師大軍中很多資深教師對教育法規的無視,給社會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如:浙大教授陳英旭授意其博士生使用非法手段,將1022.6646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者變現非法占為己有;北航孟江挪用260萬科研費等等。所以必須不斷進行立法和修正,努力建設出一個嚴密的教育法規體系。一個完善的教育法規體系可以規范資深教師的行為,讓剛加入教師大軍的青年教師團體“知進退”;還可以明確所有教師所具有的權力和義務可以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能夠有效的維護各方權益,使得各個校園有序穩定的發展。
一個諾大的校園內,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時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件。如:每個校園在每個學期的結束都會進行期末考試,而在考試中時常會有學生作弊。一旦被發現,依照國家法規和學校自定的規章制度,將被視作違紀行為,必須強制性接受學校的處理,若是嚴重的違紀行為學校還可能會取消授予學生學位證。往往在這時,一時“鬼迷心竅”的學生才會幡然醒悟并且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若其結果超過了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學生很容易采用極端的方式與教師產生沖突。面對極端學生的情況下,如果青年教師對高等教育法規了解的不夠深刻很容易就會做出產生偏差的決定來,然后很可能損害到教師自身的利益,如:被學校通報批評,被辭退,要做出賠償等。所以若是青年教師對高等教育法規有充分的認知,就能盡量避免事情的嚴重化。再者,在高校中,各類教學方案和法規的真正實施人是教師,只有教師深刻的了解高等教育法規那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才能夠真正的實施到位。
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首先必須取得教師資格,然后對教育法規有深刻的認識,并促進高等教育法規的普及,引導學生遵守高等教育法規,其次青年教師應該恪盡職守、樹德立行、身正為范,要培養出自己良好的師德師風,促進日常教學的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高校青年教師都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明白教師崗位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同時要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增強科研能力,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還要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探索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因材施教,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尊重。
我國高等教育法規,由于還未進行具體的規范導致無法貫徹實施,成了紙上談兵。而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且高等教育法規分類不夠細致,缺少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說明高等教育法規不全面和完善,甚至有些條款表述不清晰,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
在高等教育立法上,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和部門立法的協調性都還不夠完善;而執法主體不明確、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現象還有存在,公民的自覺守法意識還未形成;法律監督體系和監督機構尚未建立等等。
在我國已經實施的幾部高等教育法規中,有不少法規只有法定條件和行為準則,但是沒有法律后果,導致一些法律關系主體即使不履行義務也不必承擔法律責任,使得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懲處,一個法規若是沒有貫徹的落實和嚴格的懲罰手段,哪怕這個法規再完善,再有利于任何人也只是紙上談兵般沒有任何意義。
高等教育法規的確立和實施,對指導和規范高校教師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師應按照高等教育法規來嚴格要求自己,正確地協調和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有不斷加強高校師生對高等教育法規的認識和實踐,以及教育法規建設,不斷落實高校教師對高等教育法律法規的踐行,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