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華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大學生通過這個平臺發表觀點、溝通交友、接觸新鮮事物,互聯網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判斷、獲取知識的途徑產生深刻影響,尤其是會影響他們對國家、民族、社會和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輔導員話語體系的構建本質上還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宣傳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結合中國特色,凝練中國價值,傳遞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網絡思政視域下的新時代,以主動積極的心態面對新時代的網絡思政工作。
話語權指的是說話的權力,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話語主體在特定場域內陳述事實、闡明觀點、發表意見的機會與權力,也即話語主體擁有的話語空間。二是主體的話語在場域內產生的傳播效力。[1]可見只有以實際情況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思想觀點,構建符合自身特質的話語體系,才能提升自身的話語權。而網絡作為當今世界上傳播輿論信息最快的媒介平臺,集跨時空性、開放性、即時性、虛擬性特點為一身,這些特點在網絡大學生思政教育背景下對輔導員提升話語權帶來了挑戰:一是網絡的開放性會造成負面的輿論信息密集式的爆發,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會扭曲人格、人性異化;二是網絡的即時性會讓學生沒有重視校內外生活中的人際關系交往,沉迷于網絡聊天,導致人的單向度性;三是網絡的跨時空性使得網絡監督難以推進和落實;四是網絡的虛擬性使學生區分不開虛擬和現實的差別,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產生了影響。以上網絡的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的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在新時代復雜的語境中,可以通過輔導員話語體系的創新,包括理念創新、內容創新、載體重組以及機制完善等幾個方面為話語體系創新提供支撐,進而有效提升輔導員話語體系的實效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通過話語體系重塑增強網絡思政實效性的發揮。一是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為他們暢通網絡表達意見的途徑,重視并尊重他們的網絡話語權。二是要注意師生之間的平等性,輔導員要摒棄“獨白式”以及“一言堂”式的溝通交流方式,通過和學生之間平等交流,促進輔導員和學生的有效交流。三是要增強話語的接地氣性,新時代的大學生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思政話語應該也是契合現實生活,與大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的話題,通過共同話語和熱點問題,吸引大學生目光。
當前思政話語內容體系很多脫離學生實際,大多是靠單純的說教,沒有涉及到學生真心所思所想。因此,造成了高校思政實效性不是很強。內容創新是思政話語體系創新的最為核心內容。思政工作者(輔導員)要注意整合文化的統一力量,將多元文化融合到網絡思政教育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紅色革命文化融入到網絡思政教學中。通過提升其精神內核,展現創新性的文化,才能吸引大學生注意力,進而獲得認同。
教育部令第43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將思政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因此,網絡思政載體重塑,輔導員除了要充分利用傳統優勢以外,更要利用網絡新興載體的新穎性,通過多種載體的合力實現網絡話語體系的創新。通過載體優化創新,提升網絡思政話語權的價值性,從而更好地促進網絡思政實效性的發揮。
一是新時代思政話語體系重塑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力的機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價值導向,是實現偉大中國夢必不可少的價值內核,是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下所提煉的思想精華。二要強化網絡交流對話機制。輔導員要加強與大學生線上交流對話,將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要進一步完善電子公告、媒體平臺等工作機制,通過網絡媒體、手機客戶端、微媒體等平臺建設,促進網絡思政機制完善。新時代網絡思政面臨新的問題,但也充滿新的機遇,只有秉持“三貼近”,思政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輔導員通過有效利用各種網絡載體,才能不斷促進網絡思政話語體系創新及網絡思政實效性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