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琦佳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廣安 638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改也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現階段,科學發展的綜合性趨勢越來越明顯,學科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而思想政治課的高層次多學科構成對于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構建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開放式教學改革符合社會、時代發展的需求。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思政課開放式教學改革模式的推進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從世界范圍的角度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當代社會已經發展為全球性社會、民主型社會。而從我國國情來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社會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極大的增加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難度。正因如此,廣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觀察社會,如何認識社會并掌握該種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去探索社會的最新變化,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生活當中去。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僅僅有一些事實資料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科學的方法,甚至包括教師的個人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內涵。
思想政治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創新要求以就業為核心,以提高高職院校廣大校學生的就業率為主要目的。與其他學科不同。思政課程具有較高的理論性和復雜性,其所對應的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踐。如何將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個體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是思政教育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個體實踐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也在某些要素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例如社會實踐和個體實踐的主體都具有友善的價值理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因如此,廣大思政課程的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學生就業實踐的案例,并充分分析案例的要素特征,使其和具體的思政內容結合在一起,引導廣大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討論,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很難把其中的個別命題抽出來單獨去進行實踐活動,這也就要求思政課程的教師應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并將基本知識內容同其他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多向度、多層次的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創業和就業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政治開放式教改模式要求我們像所有的受教育主體開放,做到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實現開放式教學改革。在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將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的發揮出來,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反思個體的人格結構,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辯證的思考,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強烈的意識形態特征要求我們在貫徹這種意識形態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要充分重視教育主體的特殊化,充分發揮教育主體的創造性,實現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對于廣大高職院校來說,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如何使學生在短期的學習生活中掌握思政課所要求的理論深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因材施教,以學生創業和就業需求為導向,采用類比教學方法來闡述思政課程的知識內容,引導廣大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社會模仿,進而把厚重的學術性隱藏在淺顯的案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思政課程的親和力。
總而言之,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政治開放式教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政治開放式教學改革,對于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幫助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廣大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應當做到以就業為導向,實現面向社會、面向教育主體的全方位教學改革,達到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