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唐 艷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貧困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數在逐年增加,比例超過20%。大部分受自身物質、家庭條件限制和社會環境影響,他們沒有較多的社會資源可利用,心理壓力較大,性格和生活行為等方面表現也比較脆弱。加上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勞動力市場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就業市場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人崗需求匹配度不高,高校就業指導幫扶體系不健全等,使得貧困生就業處境更為不利,亟需有效的就業指導與幫扶。
目前,國家對就業工作越來越重視,無論是就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還是對就業指導課的規范、就業機構與隊伍的建設等,都出臺過一系列文件和規定。
在就業政策方面,國家出臺過《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7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教財廳〔2016〕6號)、《關于印發<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教政法〔2017〕4號)等,都有提到實施就業創業精準幫扶的工作內容。
在就業指導課程方面,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26號)中就提出“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要求,同年12月,教高廳[2007]7號文件規定該課程經過3-5年的完善,過渡到必修課。
在就業工作隊伍建設方面,每個省份均設有相關的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各高校成立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指導咨詢室,并根據學校畢業生人數配備相應數量的就業專職人員和就業專職教師,每年免費為就業指導老師提供相應的免費培訓,就業指導教師享受其他教師同等待遇等等。
總得來說,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支持主要側重在經濟幫扶方面,主要有“獎”、“助”“貸”、“補”幾個類型。例如,在大學生入校前,為保證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國家出臺過一系列幫扶政策,大學生助學貸款的門檻極底,并且可以在生源地直接貸款,讀書期間免息,參加基層項目就業或者是參軍入伍還可以享受助學貸款、學費代償政策;同時,在校大學生普遍建立有貧困生檔案庫,約15%左右的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可以享受每年一次的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畢業時,根據《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湖南省教育廳 湖南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應屆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湘人社發〔2015〕60號)文件規定,對各類低保家庭、貧困殘疾家庭、建檔立卡、特困畢業生、助學貸款畢業生可以享受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800元/人。
貧困生實現就業從社會層面來說,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貧困生就業僅靠個人努力是完全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比如就業市場、社會網絡、政府、高校、企業等各個方面的參與,才能實現貧困生“擇業—就業—成才”的有利格局。
當今社會各界對貧困生的就業指導停留在人才市場的人才代理服務、崗前培訓、失業救濟等層面,各大人事考試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沒有單獨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全國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一體化系統”、“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等網頁雖然有收集高校貧困生信息,但是沒有提出具體的指導策略或者幫扶措施。
自就業步入“雙向選擇”階段以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就業工作,在就業隊伍、就業經費、就業場地、就業指導課程等方面都有明顯轉變,有些高校對畢業生就業情況實行了動態監測,對離校未就業學生進行跟蹤指導,甚至還成立了生涯輔導工作室。但是,目前很少有針對貧困生的生活背景進行就業指導及心理疏導,從事就業工作的指導教師一般為就業專職人員和輔導員,極缺乏專業性的指導老師和指導方式,而且一般都是連同其他畢業生就業工作一并指導,指導內容也側重在實現就業方面,至于系統的生涯規劃、成長成才方面很少有專門指導。
因材因時因地構建就業指導體系,應針對貧困生就業指導現狀,找出現實當中的就業指導突破口,建立長效機制,即:發現就業指導現狀→需求內容定位→制定指導計劃→落實指導計劃→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再反饋到就業指導現狀中。在具體就業指導過程中要留意做好訪談記錄和指導臺賬,根據他們的需求內容定位到具體的需求層次,將同類型需求層次的貧困生歸類綜合分析以便開展集中指導,并制定指導計劃,通過最終的指導結果反饋到就業指導現狀當中,進而進一步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體系應當形成國家、社會、高校三層面聯合,共同圍繞貧困生就業成才而努力的“三位一體”格局。具體來說,“三位”即國家加強對貧困生就業的政策引導,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貧困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高校提供針對性、專業性的就業指導服務;“一體”即貧困生個體,貧困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就業質量的滿意關鍵還需要貧困生自身的努力,發揮貧困生自身能動性。
就業指導專業化隊伍建設需要國家、社會、高校的多方投入,穩定且高水平的就業工作隊伍是做好就業指導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就業指導工作的執行者、落實者。高校和基層院系要高度重視,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明確好班主任、輔導員、就業專干的職責分工,與校就業指導中心、用人單位相互配合,落實好就業指導人員的職稱考核、晉升、培訓等一系列選人用人機制。
就業指導課程是實現就業指導的主要渠道和載體,它是一門對各項業務知識要求很全面的學科,需要一支具有廣泛的社會閱歷、豐富的專業知識、高水平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作為基礎支撐,以創新創業精神為核心的就業理念全過程體現在就業指導教育教學中,建立嚴格的教學質量檢查和考核評價體系,才能提升就業指導課程到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高度。同時,就業指導課程應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貧困生的不同需求,在課程資源、課程設計上要有兼顧。
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等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編制不足、經費偏少、重行政管理職能而輕服務教育職能等問題;更多側重畢業生,非畢業生能夠接觸到的就業指導教育缺乏;就業指導內容更新不足,就業指導形式單一化,實踐性、針對性不夠等;導致就業指導機構應有的職能難以發揮,只能停留在發布招聘信息、組織招聘會、開辦就業講座、數據統計、下發資料文件等大量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上。為此,因整合學校各部門資源,相互配合協作,突出就業指導機構的主要職能,形成上與政府、社會各界精準對接,下與各級院系緊密結合的高效機構。
目前,教育部一站式就業服務系統、省廳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學校就業信息網和院系就業信息網構成了上下四級就業指導網絡體系,但是,大多網絡作用僅停留在下發通知文件、發布招聘公告、公示等廣告層面,沒有充分發揮出網絡信息化的優勢,且當代大學生更喜歡使用微信、公眾號、QQ群等手機新媒介來獲取信息,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網絡平臺建設,實現就業信息公開,就業資源共享,并開辟貧困生專欄,讓貧困生與用人單位直接對接,降低貧困生獲取信息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