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林 胥 剛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高校創新創業培養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目前雙創人才培養模式還在探索中,產教融合的緊密程度有待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仍舊偏向于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還未可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同時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三者未能有效聯系起來。
車聯網專業是職業院校根據學校的服務和適應“互聯網+汽車產業”的發展,面向汽車智能產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創客教育是以課程為載體,在創客空間的平臺下,評效結合培養車聯網專業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評效結合即指教學等評價與創新創業效果相結合的一種模式,主要研究包括以下三部分。
我院建有十余個汽車項目基地,“以項目為引領,以信息化教學為手段,融合專業群創新創業”,針對汽車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和車聯網教學實際,并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實施課程標準化管理、建構課程內容、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構建理實一體實踐平臺,形成項目特色。通過制定與創新創業思路相吻合的專業課程標準,初步形成課程的特色。籌劃改善實訓條件,改善師資團隊,建立具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平臺;與企業對接,營造創新創業實踐環境,形成“項目引領,服務企業”的特色。
2.改善多種實訓條件,實施項目化課程教學,總結經驗并改進。對實訓條件進行全面的升級改善,著力打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優勢。做好與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動態監控,對于市場需求能夠有足夠的敏感性,進而實現使本課程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目標
3.形成本課程的特點和建設成果,提煉學生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利用服務反作用于技術的推陳出新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肯定學生在創新性上的突破,給學生創造自我發揮的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創業、優化服務的創業基本功,提高學生運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創新創業素質,并建立恰當的考核評價機制,形成考核結果,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目的。
瞄準我省高校由“制造”到“智造”的新趨勢,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指出我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1.設立創新創業獎勵基金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趨勢,學院為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與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及時出臺并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學生創新創業培訓、項目孵化和設備購置,為學生參與的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建設資金支持。發揮優秀典型案例的引領示范作用,對成果突出的老師和學生予以獎勵。
2.政企校籌資,加大經費投入
學院為促進雙創教育發展,不僅自身加大投入,還積極與株洲市教育局聯系,每年有部分學生獲得8000元創獎勵基金;同時學院還與教育主管部門和企業的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與校企合作單位開展緊密合作,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和民間資金的有力支持。
3.建雙創學院,強化組織領導,確保政策執行
建立雙創學院,建立領導班子,以確保本項工作的貫徹落實和全面執行。完善創新創業服務、指導、監管和協同推進機制,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督導評估制度,并作為實績考核目標。
4.完善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體系
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修訂并完善教師和團隊績效考核、教師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等規章制度,將創新創業教育業績納人績效考核范圍。科研處已聯合學下發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估價人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文件;鼓勵教師培訓和帶領學生參與各類專業競賽,交流會、創業實踐等活動。
“雙創”視閾下車聯網專業教學與“創客”教育評效結合研究與實踐的理論研究資料,為產教融合,為高職汽車專業群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和新平臺,同時體現“雙創”的理念,通過車聯網專業教學與“創客”教育結合,研究車聯網專業教學與“創客”教育評效結合的培養模式,并通過在車聯網專業中運用使課題成果能運用于實踐,并可作為其它汽車專業教學與“創客”教育結合提供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