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陽 劉國濤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中國的動畫教育教學與發達動畫產業的國家相比落后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目前時代下曾經輝煌的“中國學校”已成為弱點。中國傳統動畫造型繼承了經典的精髓,但風格單一,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動畫潮流,過去的經典只能停留在博物館的記憶之中。大師一輩的動畫師已經老了,也沒能培養出國內外知名的作家。曾經因為動漫產業一度頹廢而產生的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其次,我國動畫教育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形勢下,各大高校對動漫專業的投入更多地體現在物質文明建設和各種專業設備的不斷升級上。因此,硬件投入很大,但缺少相關理論建設的投入。市面上不斷涌入各種軟件教程、各種概念化的手冊,而這些書籍中的信息只能停留在動畫教學形式的表面上。然而,動畫教學的核心理論相對薄弱,尤其是針對當前高校動畫教學的核心理論。最后,我國高校的教學體系仍以校園內教學為主。學生去專業動畫公司從事實際活動的機會非常有限。根據我國動漫產業的現狀,在我國的大力支持下,專業動漫企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對于這個數字,仍然不能滿足更多的動畫專業學生的實踐。
根據對動畫設計專業高校課程設置的調查,中國涉及動畫專業的院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北京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可以說是中國動畫專業的最高階級,設有博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動畫院校在“大動畫”的總體觀下,將各專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相互獨立伴隨著相輔相成,形成了科學合理、有機的教學生態環境。太原理工大學動畫專業具有影視動畫創作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課程有音頻、動畫設計等。武漢理工大學,辦學規模大,專業種類繁多,教育質量好。這些高校為了集中力量進行教學,許多地方學院和大學將課程縮短到三至四個星期,而不管它們是專門的基礎課程還是專業技能課程。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充分結合了傳統動畫教學優勢與計算機等高科技技術的教學理念。在課程設計方面,不僅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研究,而且注重掌握最新技術。課程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動畫專業課程、電影課程和計算機多媒體課程。面對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動畫專業不斷更新舊的課程結構設計,盡可能培養學生全面和向前發展的專業知識。
為了適應產業鏈的工業化生產,專科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的藝術素養不高,軟件應用操作相對不熟練。要適應產業鏈生產,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軟件學習,同時學習基礎課程。普通職業學校一年級的課程主要是以專業基礎課為基礎,有一些軟件課程需要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有結構素描、景觀素描、動畫入門和造型基礎等。安排在第二年的課程是腳本和分段,場景設計和攝影。三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在項目培訓,然后到公司進行在職培訓或實習。專科學校動畫專業在影視后期64小時的教學中,理論教學時間為48小時,實踐教學環節為16小時。這種課程設置忽視動畫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動漫產業的快速崛起,市場上存在著動畫人才短缺的問題。培養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任務。動畫作為前景可觀產業,一直受到各國的關注。
20世紀末開始,我國動畫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大型和小型動漫公司相繼成立,造成了供應滿足不了需求的局面。為了彌補市場對動畫人才的需求這個空缺,我國許多高校開設了動畫專業。總之,動畫專業的建設是我國動畫教育發展的未來,但高校動畫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深入思考。因此,動畫專業的建設必須抓住眼前潮流,努力在生產和學習統一方面為中國動畫產業提供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