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與化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高職院校生物化工專業是交叉學科,主要涉及生物學及化學工程等學科。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化工專業自2008年開始招生,在學院“課堂小企業,理實交融,企業大課堂,德技兼修”人才培養理念的指引下,在學院“雙證融入,跟班實訓,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生物化工專業經過十年的建設,探索出“理實結合,漸進提升,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理實結合指的是生物化工專業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1、2學期主要是基礎課程,如基礎化學,化工基本技能訓練等。第3、4學期主要是核心課程,如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工工藝,生化分離與檢測技術。第5學期學習一些專業拓展課程,進行專業對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到企業參觀學習進行定向崗位技能訓練。第6學期主要是面向崗位的頂崗實習,在校外實習基地,由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擔任頂崗實習環節的指導教師,進行專業綜合應用訓練。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作為一種新的、發展中的教學理論,在國內外教育教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應用[1]。它特別強調:認知的建構性原則,強調認識的能動性;新的教學主體觀,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強調知識中的非結構性、學習中的不確定性,以動態和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習和教學活動;認為教學是在教師幫助下,主動在原有知識背景與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因素下建構的過程;本文以生物化工專業實踐教學為例,結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原來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剖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并為以后的教學實施提供一定的指導[2]。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是以教師為中心,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出發,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應該加強信息化教學,提倡互動教學、現場教學、工學結合。
知識不完全是客觀的反映,同時也是人們的認知水平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或假說,隨著人們認知程度的提高而變化。這種知識觀要求教師在高職院校教學中要不斷關注學科發展,教師更要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增加企業實踐鍛煉機會[3]。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解釋現實的。每個人的經驗、產生這些經驗的過程和社會文化歷史背景不同,導致每個個體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也不同[4]。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的已有經驗,幫助他們解析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帶動學生更好地進入到一種對新知識的重新構建之中。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和學習觀告訴我們,要想成為學習過程中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者就必須發揮主體作用。考慮到學生在能力差異性較大,學習積極性相對較弱,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給學生布置恰當的學習任務,這對教師提出的一定的要求。
教師要從傳統的權威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不僅要在理論知識方面指導,更要在技能方面進行訓練,并將學習責任轉移到以學生學習為主[5]。同時,教師要創設一種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并提供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讓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終生學習者,使他們能夠清醒地了解和自我控制學習過程,具有自我反思、剖析及評價的能力。基于建構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生物化工專業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其全面發展,助推了其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適合現代教學的要求,將得到師生的廣泛認可,教學實踐經驗對我校高職教學及其他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教學都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