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業務逐步豐富完善,我國各領域都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力爭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高校學生成長成才離不開學生管理人員的引導,學生管理部門是高校重要的職能部門,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方式方法也應順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因此必須積極探索研究信息化的學生管理模式,搭建合適的工作平臺,緊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高職院校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旨在培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一批技術型人才。高職教育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置疑的地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隨著高校的迅速擴招,高職院校生源的高考成績相對本科院校生源的高考成績差一些,而且生源分布遍及全國各地,從而加大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根據教育部2017年9月頒布的第41號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要求,學生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學籍管理、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獎勵與處分、資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黨團教育、安全教育、校園秩序與課外活動、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學生發展指導等。根據上面的文件,高校學生管理不僅是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行為規范管理,還包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職院校須堅定不移地執行教育部制定的政策方針,以教育和培養學生為理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1]。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普及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也采取和實施了信息化管理。各高校初步配備基本的信息化設施,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實踐。高校教育現代化工作持續推進,大多數高校已經步入數字校園信息化時代,學生借助于校園網絡了解學校信息、進行網絡學習以及課余休閑等。然而,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效應,比如很多大學生難以抵制網絡的誘惑,無法靜心學習完成學業,甚至沉迷于網絡游戲,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為習慣規范等教育也發起嚴峻的考驗[2]。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實施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加強了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學生工作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項學生數據信息統計,信息化建能使這部分學生工作轉向數字化,避免重復繁瑣的人工統計,簡化重復工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能減少人為主觀因素,削弱人為主觀不合理,避免人為計算錯誤,節約人力成本。但是,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也存在以下主要問題有待解決:
今年來各高職院校積極研究教育信息化課題,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研究也隨之推進。雖然社會上對教育信息化認識程度不斷加深,但仍需進一步加強推進研究。高職院校對信息化建設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把握不充分,不能準確定位其發展的重要決策,特別是對學生管理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全局宏觀調控和科學規劃。
只有在對信息化建設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高校才能科學系統地規劃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局設計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而不僅僅是獨立設計學生管理模塊,與其他管理模塊也需要有效銜接。如果高校信息化建設沒有合理規劃,各行政部門只是考慮自身管理需求單獨組建信息化,獨立開發的代碼標準不統一以及關鍵數據不通用,系統間的信息共享將難以實現。各行政部門信息化模塊各自為綱,致使信息化資源未能最大化利用。
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工作理解不統一,對學生管理信息化工作意識淡薄,致使推動信息化管理的動力不足。甚至部分管理人員由于自身技術水平不高,信息系統操作不到位頻繁出錯,未能達到理想的便捷效果,對信息化系統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動。
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手段落后,調配資源不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促使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斷加大,高校招生規模也隨之擴大,這給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帶來新的挑戰。各院校紛紛探索如何將信息化手段運用至學生管理中,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難度。部分高校缺乏信息化建設管理規劃的專業人員,不能從全局把控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和人員結構與信息技術發展速度不一致,部門間規劃也與信息技術發展不協調。
現今高校管理仍以經驗和人力管理為主導,高校擴招學生數量較以往大幅增加。高校學生管理水平和質量難以滿足狀,引進信息化管理平臺,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按照信息平臺規范去展開工作。借助信息化管理平臺處理多項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便捷地調取學生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實現學生個性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突破人為因素限制,拓展時間和空間限制,彌補目前學生管理工作手段不足。同時信息化平臺也能為學生提供反饋空間,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借助該系統拉動學生與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
互聯網迅速發展帶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服務多樣化,使得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各種惡意代碼攻擊、數據竊取以及木馬病毒等時刻威脅著信息平臺的安全。學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統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維護,工作人員倘若缺少網絡防范意識,對信息化平臺監控不到位,加之應對風險能力經驗不足很容易出現系統安全問題。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制度,平臺使用管理以及維護政策必須明確。設立統一的校級信息化安全管理機構,降低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的網絡安全風險。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模式”向“大眾模式”改革,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建設培養人才的重任,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難度不斷提升。雖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能有效緩解管理壓力,但各高校在推進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時多少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人力財力物力支持作為保障基礎,同時系統牽涉面廣涉及到多個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所以,在信息化系統推進建設前必須有可行性強科學的規劃方案,大局觀強的分管領導洞察時代發展趨勢,對信息化技術有敏銳的判斷,對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中各實施步驟嚴格監控。同時,領導者應分析本校實情,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適合本校的信息化系統建設目標和方案。領導者只有自身擁有先進的理念,才能部署全局。
高校信息化建設領導者需有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服務宗旨,運用管理學專業知識做好過程推進。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全員參與信息管理建設的熱情。在學生工作信息化系統項目建設時,要系統地考慮信息化建設資源的分配和平衡,力爭在現有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下做到最優化,使得最終的系統平臺貼合實際需求,真正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3]。
擁有熟悉信息技術和精通計算機操作知識的技術人員,這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專業技術人員能有效解決平臺運行出現的各類問題,例如系統故障、木馬入侵、數據丟失等問題。同時,平臺系統里信息資源的更新、維護、開發與共享,必須要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實時實現。學校推進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平臺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學習先進的理念,更需要重視隊伍建設,培育具有專業素養的管理人員。高素質專業的學生工作人員,是推進信息化平臺發展,增強學生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學生管理人員應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能力,不僅具備基本知識和處理學生日常項目的能力,更需要具備承擔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使命感。還需要熟悉網絡計算機應用基礎操作和信息管理處理能力,在運用信息化系統開展工作時候,能夠從學生管理服務角度對信息化平臺建設提出可行性強的建議,不斷豐富和完善系統建設。
注重學生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營造奮發上進的工作氛圍。邀請專業的信息化領域教師,針對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統產品特點進行輔導培訓,幫助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熟悉系統操作平臺,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建立適合學校發展的學生工作信息化管理體制,管理人員職責明確、分工合理,確保隊伍穩定且可持續發展。
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項目推動過程中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風險,主要有技術應用產生的未知風險、項目管理風險以及人為操作不規范造成的風險等。項目主管需要考慮構建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制定切合實際的管控制度,把控風險,保證項目正常推進[4]。目前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用戶規模廣泛,信息管理的安全問題必須重視。項目管理人員必須在技術層面把控安全風險,運用多種手段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防護,構建相對安全的網絡信息平臺。網絡病毒種類繁多,破壞性強,一旦系統被入侵,學生數據信息被泄露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必須研究建立專業的信息安全技術人員隊伍,規范管理,增強人員的防范意識,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度,以制度促進管理。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是學生工作管理的新需求,也是目前研究的熱點課題。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研究適合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平臺,不僅使學生工作更方便,更能促進學生工作跟進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國正處于信息化建設蓬勃發展時期,高職院校應緊跟步伐加大研究力度,使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朝更為科學系統的方向發展,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大學生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