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堂娟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1)
高校設計學專業教學是一項系統工作,具有嚴肅性和科學性特性,且教學涉及到生源、師資條件和高校資質等諸多影響因素,教學難度比較大。隨著高校設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入,當前設計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愈發受到學界的認可與重視,變革與創新設計學專業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隨著社會大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藝術市場呈現為一片繁榮的發展景象,促使國內越來越多人們開始選擇從事有關藝術的工作,促使國內高校藝術類專業實現了迅猛發展。特別是當下國內高考生源數量不斷減少的背景下,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依舊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變化趨勢,這充分凸顯了當下國內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的火爆發展狀態。設計學專業同樣屬于藝術類專業范疇,且生源主要是美術類方向的考生,但是設計學專業在知識架構、內涵屬性以及未來職業等方面均較于繪畫等美術專業具有很大區別,這種教育情況就可能會給學生后續的專業學科學習帶來極大阻礙,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簡言之,當下高校設計學專業教學比較火熱,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與完善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后,國內各高校已經形成了一套設計類專業教學的課程體系,但是其中基礎課與專業課等設置中存在關系不清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相關教學課程內容存在重復或者課程銜接不緊密等問題,影響了實際課程教學有效性。比如,對于課程內容重復問題,主要表現為《素描》、《圖形創意》和《設計素描》等相關設計學專業課程之間存在內容相互疊加的情況,或者現代表現主義課程和傳統寫實主義課程之間存在內容重復等問題;對于課程設置銜接不緊密問題,主要表現為設計類專業教學期間采用基于“分段式教學”的教學模式,使得基礎課授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存在交流瓶頸問題,甚至可能存在“零交流”問題,影響了實際的應用效果。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新媒體與教學之間的融合愈發密切,促使翻轉課堂、微課、開放式網絡課程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推廣與應用。然而,在實際的高校設計學專業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在應用貼合新媒體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照抄照搬等局限于形式的情況,無法真正地做到課堂教學和新媒體之間的緊密結合,尤其是許多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依舊會應用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有些滯后的教學內容,這使得基于新媒體所推行的各種互聯網教學新模式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得高校設計學專業學生在聽課的時候缺乏求知欲與熱情,影響了實際課堂授課的有效性。
在基礎課中融入專業內容。對于當下高校設計學專業的大一課程而言,基礎課主要側重于美術與構成訓練等基礎訓練。在這種基礎課程內容教學期間,可以融入一些專業課程內容,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增強基礎課程教學的專業設計特征。比如,在布置設計學專業教學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相關的教學信息,同時開展調研活動來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設計學專業的實際工作語境中來,這樣可以借助該種形式的作業引導來促使學生從大一學期就開始養成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良好習慣。此外,在基礎課程教學期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設計融合性高且具有趣味性的課后練習作業,如布置以“木制玩具設計”、“原創性海報設計”和“色彩研究”等,如對于“色彩研究”這個課程作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下積極搜集一些自己喜歡的世界名畫,并就其中的色彩特征等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從色彩、構圖以及光影等專業視角出發來完成一篇完整的小論文,這樣就可以增強基礎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
基于新媒體,創新教學模式。在傳統的高校設計學專業教學中,許多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所采用的單一授課模式而喪失學習的興趣,但是新媒體技術以及相關事物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容易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注意審時度勢,結合設計學專業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等,立足于新媒體來開展課程教學。
綜上所述,當下高校設計學專業教學形勢比較繁榮,但是卻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具體包括基礎課與專業課關系不清和新媒體與教學的聯系不強等,影響了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從理清基礎課與專業課關系入手,推進新媒體與教學的結合,確保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借此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