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軍寧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文傳工作室)
自《民辦教育促進法》頒行伊始,國內民辦教育事業在政策方面獲取了一定的支持而蓬勃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會議中,習總書記對“中國夢”再一次提出,給國內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務工作人員給予了有力支撐。要知道,經由創新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在踐行國家教育方針、推動民辦高校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等層面存在顯著效用。本文主要探討了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創新,從而給民辦高校更好的發展予以參考。
與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客觀需要相一致。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極為重要,具有給社會發展輸送優質人才的重任。經由構建服務型學生黨支部,能讓學生更深刻的認知黨政黨章,致力于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守信念,持續增強制度及道路自信,并對學生具備正確的三觀加以引導,提升其社會責任意識,于實踐當中強化服務本領及才能。
與強化黨建的要求相一致。對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加以構建,能經由實踐讓民辦高校的學生黨員更好的認知黨的執政觀和宗旨,強化服務意識,具備給人民服務的思想,并強化作風建設,對黨的優良傳統進行發揚,加深學生黨支部和黨員交流,對學生根本利益加以維護,且對黨的執政基礎加以穩定。
與學生黨員成才的實際需要相一致。民辦高校經由構建服務型學生黨支部,能為學生進一步人治社會、下基層予以幫助,自發的將社會需求與自身抱負相結合,基于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自我,并培養他們應對繁雜局勢的能力,對他們的合作能力、組織紀律性加以提升,具有甘于奉獻、頑強拼搏的作風,且經由實踐更好的認識自我,強化整體素養。
創新性。眾所周知,創新即時代的要領,是我黨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因而,民辦高校構建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遵循創新性原則,僅有創新方可應對變化萬千的新形勢,對學生參加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活動的主體性予以體現,強化黨支部整體實力,并對新時期下服務基層民眾的能力加以提升,與社會發展所提需求相一致。
科學性。遵循科學性原則可謂是一切工作順利實施的先行條件,這對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而言亦是如此。具體實踐時,需嚴格依據人才培養規定行事,基于黨政黨章組織工作,且需強化頂層設計,對保障機制加以構建,健全支部設置,選擇適宜的服務內容和方向,并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相結合,對切實可行的學生黨支部服務制度加以擬制。
整體性。民辦高校對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時,需遵循整體性原則,即將該工作并入至育人工作內實施整體規劃。應自培育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入手,從教育事業發展這一層面,把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建設視為是民辦高校育人的最佳手段,對其高度關注且統籌規劃。對相關建設方案予以完善,確立服務方向,設置健全的服務體系,強化對該項工作的指導,把思政課及專業課教師的效用充分體現,凝結成合力。
黨團聯動未落實,服務后勁欠缺。團支部可謂是黨支部的關鍵后備力量,黨團聯動未落實將影響黨支部服務后勁。就民辦高校而言,因團支部及黨支部建設屬于兩條線管理,雖然工作具備一定的相似點,但實質上卻是獨立運行,兩者僅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具備一定的交流,其他工作往往未有效對接,這就使得民辦高校黨團間的交流不密切,欠缺合作,影響了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建設進程。
服務意識不強,關注度不高。具體體現為如下幾點:一是民辦高校黨委未進行頂層設計,關注度不高。校黨委對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構建及今后發展不具備有效指導與長期規劃;二是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書記匱乏較好能力,對組織發展目標不具備合理判斷與深刻認識:三是民辦高校學生黨員不具備較好的服務意識,難以將其具化為行動。
創新力欠缺,服務模式略顯單一。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創新力主要取決于黨員的創新水平。但當前,部分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書記未接受有效培訓,業務素養、理論基礎欠缺,使得創新力匱乏,且服務對象的多元化和服務模式的單一具備鮮明對比。
服務機制不完善,匱乏制度保障。現階段,部分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在建設中未構建完善的服務機制,難以為黨支部有效開展服務活動提供保障。
基于主題黨日錘煉黨性,將服務意識根植于心。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基于主題黨日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對黨性加以錘煉,從而將服務意識根植于心。首先,主題黨日具有的實踐育人活動可在無形中對學生黨員的服務自覺性加以提升;其次,主題黨日形式、內容多元,借助相應主題實踐活動,可在錘煉黨性的同時,深入基層,給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將服務意識及甘于奉獻的精神根植在學生黨員內心深處。
基于黨建品牌構建特色服務品牌,提高服務水平。首先,樹立品牌意識且確立品牌定位。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期間,需構建品牌意識,推動黨建工作面向科學、規范化方向發展,并經由黨建品牌的和厘定誒,對各方有效統籌,產生較好的服務凝聚力;其次,將專業知識為主,提供專業化服務項目,構建特色服務品牌。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將黨建品牌為基礎,有效運用已學專業知識,構建具備較強影響力的服務品牌。
基于網絡陣地建設構建立體化服務平臺。具體可從如下幾點著手:一是大力建設網絡服務平臺,體現紐帶功能。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落實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借助“互聯網+”對網絡服務平臺的紐帶功能加以體現,從而對資源分享,讓信息交流更為高效便捷,強化服務能力;二是設置服務工作室及線下服務。線下服務需注重服務團隊建設,強化黨團聯動,并需規定時間組織培訓,對線下服務團隊成員實施常態化培訓,對其服務意識及能力加以提升,設置工作制度,為線下服務的順利實施予以支撐。
基于黨建思政基地,有效發掘服務地方路徑。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對黨建思政基地的構建予以高度關注,且以此為基礎,對服務地方路徑有效發掘。首先,在明確黨建思政基地實際需求的情況下,進一步發掘支部服務潛能,確立服務內容,確保服務具備較強針對性。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可經由參閱資料、實地調研等獲知黨建思政基地的優缺點;其次,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應和黨建思政基地建設長效服務體系,協作雙贏。因學生黨支部可視為是民辦高校踐行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其和黨建思政基地構建長效服務體系可推動黨建思政基地進一步發展,為學生經由社會實踐不斷強化自我提供幫助,兩者相輔相成,為民辦高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將規范化建設為宗旨,構建支部服務制度體系。首先,確立服務對象及內容。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先確立服務對象,并對服務內容具體化,對服務對象實際狀況、需求具備充分認知,從而采取針對性服務策略。
其次,對服務基礎加以鞏固,促使支部常規工作規范化。常規工作可謂是支部的基礎工作,需在落實常規工作的基礎上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常規工作為:規范黨員發展工作,規范“三會一課”及“兩學一做”;規范主題黨日活動等。
最后,對服務制度體系的建設予以健全,給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創新予以制度支撐。具體做法為:對服務團隊建設制度加以健全。這里的服務團隊建設表示經由常態化學習以及培訓對團隊服務能力、水平加以提升,經由講座、調研等明確其中的缺陷以方便改進;對服務流程制度加以健全。就服務活動的組織實施而言,需嚴格依據服務流程開展,確保審批、宣傳等規范有序;對服務獎懲機制加以健全。就服務能力好且他人評價高的學生黨員,需經由民辦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授予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反之則進行懲罰,以此激勵學生黨員更好的參與服務實踐活動。
本文闡述了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必要性及原則,分析了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困境,并出具了民辦高校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創新策略,望以此給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予以參考,給社會發展培育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