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婷 袁 帥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改革開放至今,經歷了四十年的風雨。在這四十年間,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從教學理念到辦學政策,全部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以公辦學校壟斷教育行業,到如今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在法律地位平等,使得我國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教育事業中呈現出來。隨著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與發展速度并肩,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術和高度思想素質的優秀工作者。
(一)復雜性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是不同的,在民辦高校中,投資人大多都是法人,以至于在管理模式上,管理方式是由投資人雇傭專業團隊來進行工作的。那么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與公辦高校相比之下可能會略微遜色一些。因為思想政治工作與教學工作是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長時間、多層次的開發與拓展。在民辦高校中,學生有著非常復雜的層次關系。
(二)多變性
在不同的環境下,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民辦高校中,有著不盡相同的學生群體。一些因為經驗的跨度,在進行思想工作時,外界因素會使部分沒有堅定立場的同學受到蠱惑,從而在思想政治意識中走向錯誤的方向。因為群體的差異,不同跨度的學生價值導向也不同,每個人所成長的環境也不同。
(三)探索性
1982年,我國建立了第一所民辦高校。三十幾年的時間里,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尚未成熟,有待探索。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以團課、黨課教師,思想政治輔導員,學生工作部等多個部門同時領導,但是在工作隊伍中,橫向之間溝通不清晰這一問題一直是一個需要重視和探索并加以解決。
(一)以領導團隊進行工作創新
在民辦高校中,領導隊伍大多是由投資人花重金雇傭。但是領導團隊沒有經費的直接使用權,而且在決策上缺少絕對的執行力。在一定程度上,領導團隊的執行力被嚴重限制了。例如,在民辦高校中,專門負責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但是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沒有絕對的執行力,仍需要向上級層層審核批準,同時,在經費使用方面缺少經費直接使用權,在這種環境驅使下,所謂的管理團隊決議不及時現象就會出現。
(二)以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創新
對于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首先,最重要的載體是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完善是民辦高校的普遍問題,原因是其工作性質沒有常態化,同時培訓系統也不是特別完善。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性質是相同的,先教學生如何做人,再教學生知識。所以,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要實行創新。建立“三位一體”培養系統。例如,民辦高校中三年培養目標,以學生為培養主體。在“三位”培養目標中,因為學生群體具有差異,所以要從建立正確三觀開始。讓剛剛步入大學的青少年,或走入社會后又再度進修的學生能夠對這個世界、對自己的人生有重新的認識。只有思想意識態度端正,才能繼續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在學生入學第二年和第三年后,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在頭腦中有著愛國主義情懷、合作意識以及職業道德。
(三)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創新
民辦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大多以“兩課”方法進行。但是在民辦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復雜性是兩課難以解決的,所以要從工作方法上進行創新。筆者認為,在工作方法創新,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
第一,灌輸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常態化工作,是需要高校有自身工作體系,深入到學生生活學習中進行的。在進行工作時,要使用垂直體系,以校長為最頂端,依次由思想政治部、學生工作部、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為垂直體系中的組成部分,最終指向學生。在校園中,每一位教職工都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灌輸。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校園里提高思想政治意識。
第二,溝通工作。民辦高校中,輔導員是工作中的一線隊伍。但是由于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代溝,面對面進行談心難度很大。隨著互聯網環境普及,民辦高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
第三,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創新。例如,在工作一線的輔導員,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學生溝通,側面了解學生近期思想意識處于何種水平。并且,民辦高校應該通過互聯網,建立學校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網站。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從愛國主義情懷,到職業道德對學生進行培訓。
第四,健全監管機制。民辦高校中,學生群體性差異過大,再加之互聯網普及情況下,學生群體中如果受到不良信息引導,將會出現難以把控局面。所以民辦高校要健全監管機制,與其健全應急預案,出現學生群體性事件,學校在第一時間進行解決,不如在日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監控,及時排除學生思想隱患。所以對于學生在使用互聯網時,要進行嚴格監控。對出現思想意識偏差的學生學校要成立心理疏導小組,及時解決隱患。
民辦高校成立時間與公辦學校相比較晚,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尚不成熟。所以在進行思想工作創新時,需要一定時間沉淀。為此,民辦學校要不斷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創新工作方法,讓思想政治工作實效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