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企業檔案管理體制分為兩種: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管理體制。宏觀管理體制確立工作的管理職能、組織原則、運行機制,需要從國家、地區、專業系統等多方面加以參考,并對其進行統籌、協調、規劃、組織、監督等工作指導。本文著重研究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宏觀管理體制的演變和發展方向,主要圍繞發展歷程、影響因素、發展方向三方面展開研究,并對其結果進行歸納總結。
關鍵詞:宏觀管理 演變 發展方向
在《國營企業檔案管理暫時規定》中,首次提到了企業檔案的概念,自此,企業檔案與科技檔案得到了顯著區分。根據我國檔案分級管理原則,二元管理體制得到了重新實施。[1]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改革下,企業檔案宏觀管理體制形成了自身的發展特色,即各個機關設立了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統一領導直屬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由之前地方的直接管理轉變為上級領導宏觀調控。
1.企業宏觀管理體制發展歷程
1949年到1965年為企業宏觀管理體制的創建期。《國營企業檔案管理暫時規定》中指出,企業檔案的主體為科技檔案,是企業活動的總和,這是科技檔案管理體制的形成過程[2]。
1992到2002年為企業宏觀管理體制的發展期。這一階段企業宏觀管理體制發展呈現出了“條塊結合”管理模式的特點,即行政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會參與到企業檔案管理中來,對其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同時,企業保留一定的管理權。但這一階段國家將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外商投資企業和一些新型企業上,發展呈現出的差別十分明顯。
2002年至今,為企業宏觀管理體制的轉型期。新時期的到來也促進了政府的職能由“全能型”向“服務型”轉變,工作內容成為組織中小型企業管理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互相配合。并主張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以多種渠道促進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
2.影響企業宏觀管理體制轉變的因素
企業宏觀管理體制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在改革,在此過程中,改革遇到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影響體制轉變的的因素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種: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2.1影響企業宏觀管理體制轉變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除企業自身之外的客觀影響因素,以下是從國家經濟體制、政府職能、相關法律法規、市場大環境這四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從國家經濟體制上來說,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為主導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為主導,這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首要因素。國家政策的改革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一點,這也間接對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提出要求。由于企業檔案管理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做好企業宏觀管理體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政府職能的轉變對于企業宏觀管理體制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領導下對于企業主管部門、行政部門之間的權責劃分更加明確,對于優化企業管理體制來說起促進作用,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再次,行業法規的實施對于解決企業的權責糾紛、界限模糊等問題來說是有力保障,且相關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涉及的方面更加細化、全面,范圍更加廣。行業法規的實施能夠推動企業檔案管理更加規范化。
最后,市場環境是提高企業宏觀管理體制靈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現今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主導時,無論是國有企業、私有企業、外資企業都意識到了企業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從大方向上看,企業宏觀管理體制與市場環境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且相互影響。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支撐其發展的框架,企業檔案宏觀管理體制發展過程結合市場環境進行改革才能立足長遠。
2.2影響企業宏觀管理體制轉變的內部因素
第一,企業產權歸屬問題。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企業產權的歸屬逐漸走向多元化。當企業產權發生變動時,有破產、出售、租賃等情況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調整。至于中央企業的檔案工作,會由國家檔案行政部門直接管理;而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自主選擇。由此可見,產權的歸屬決定了檔案管理的體制。
第二,主營業務行業特點。企業宏觀管理體制的特色在于其發展的“二元性”,以金融企業為例,行業特點造就了主營業務的特殊性,對于檔案管理方面必須高度重視,《金融企業業務檔案管理規定》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于金融業務的監管機構。由此可見,金融企業行業主管部門的檔案工作管理權限更直接、更重要。[3]
第三,組織架構。新型企業關系的出現形成了新的企業組織架構,由企業檔案管理體制呈現出來。全球經濟化、區域化的發展帶動了國內外新型企業井噴式現象出現,各類型企業的內部組織架構相對復雜,因此檔案管理機制工作也因此呈多元化發展。
3.新時期企業檔案宏觀管理體制的發展方向
20世紀九十年代末,新公共管理理論從國外引入,主張運用市場調節手段和企業管理思想來重新定位我國政府管理的角色。要求政府部門弱化干預程度,簡政放權,突出體現服務職能。新時代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論為指導優化企業檔案宏觀管理體制,這是企業檔案科學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黨和國家的工作中,檔案管理工作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礎。2016年國家檔案局印發的《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未來5年的主要任務是實現檔案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因此,企業檔案管理法治化也是發展方向之一。[4]
企業主體的多元化造就了檔案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多變性,從企業經營管理角度出發,企業承擔著保護檔案管理信息的隱私的責任。企業主體的多元化也在影響著檔案管理的發展方向,具體表現為企業行業主管部門為主導,同時檔案專業協會、高校、企業行業協會、企業股東及社會公眾同樣對業務進行輔助監督指導,形成新型企業檔案宏觀管理體制。[5]
結語:
企業宏觀檔案管理體制的不斷變化,對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內部運行、統籌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視。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企業檔案管理對象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私營與外商資本的不斷涌現更為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打開了全新的局面。在社會的大背景下掌握其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并結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規律完善企業自身管理體制,才能在當今的時代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張斌.“統與分”:對企業檔案微觀管理體制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4(3):9-11.
[2] 馬素萍.企業檔案工作管理體制研究[J].北京檔案,2015(5):13-16.
[3] 黃世喆.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檔案管理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6(3):46-49.[4]宗培嶺.論建立二元企業檔案工作管理體制[J].山西檔案,2015(3):16-20.[5]陳惠,吳珊珊.現代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之探討與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6,0(2S):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