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茜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0)
高校不僅是我國主要的人才培養的“蓄水池”,還是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育人”是首要使命,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制度建設、校園文化活動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崇高的思想品德、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將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為日常行為守則,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踐行者。
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作為高校黨建不可或缺的重大內容之一,是黨的事業不斷接續向前和蓬勃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作用的一項工作。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走過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創業艱辛的革命時期和困難重重及機遇與矛盾共存的建設改革時期,無不顯現著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勝威力,這一制勝法寶在這些過程中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和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始至終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的全方位領導,提高大學生辨析能力,從小處、細處、實處著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和改革時期中領導人民不斷走向勝利的制勝法寶。我國高校黨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核心,也是提升大學生政治覺悟和民族責任感的指路明燈,使當代大學生能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有著深遠影響,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的前提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離開黨的領導就成了無雨之云,無水之源,無光之燈。教育不僅要傳播知識、傳播真理,更要塑造靈魂,高校不僅要培養人才,更要培養德才,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一批較高文化素養、健康心理素質、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接班人。
當今,作為優秀群體的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社會中獨特而又獨立的一個群體,他們年輕有活力,學習及實踐能力極強,肩負著社會主義的建設重任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使命。在大學中以及步入社會后,年輕的大學生引領著社會新技術的變革和新思潮的興起,為此他們接受的高等教育必須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和復雜國際形勢下,存在著消極、腐朽的思想觀念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極為不利,加大高校黨建的政治引領是確保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態向正確方向變化的有效方法,反之,如果忽略了黨建工作的思想引領作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可能也會影響到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
大學時代正是學習學科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塑造優秀品德、樹立政治信仰至關重要的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始終堅持思想政治引領樹人,持續提升學生黨建工作,把握好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才能培育打造出一批素質合格、品質過硬的優秀大學生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高校黨建工作是圍繞“育人”這一根本任務展開的,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同步,且都是以當代大學生這一主體而開展。大學生在校期間整個學習生活過程中都貫穿著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又離不開黨建工作的全程引領,因此在大學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離不開黨建工作的各種展開形式,如大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包含的各種思想政治學習、思想匯報、組織活動,又如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田野調研活動等,這些不僅是黨建工作的開展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有效形式,能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黨建對引領大學生堅定不移地擁護共產黨,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
高校要主動擔當政治引領責任,通過黨建切實掌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努力開拓黨建大學生思想引領的新局面,研究和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推進基層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共享、共建。
《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改革和完善大學體制機制。同時高校應該創新對基層黨建的頂層設計,從發展全局和長遠戰略出發,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在人才培養上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對學校工作統一部署,全面規劃,并且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要創新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組織統籌建設。之前黨組織建設和管理主要是運用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在現代的基層黨建總體格局中主要是通過網絡形式開展,網絡黨建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黨組織建設,推動黨組織實現全方位覆蓋。比如高校黨建在大學生思想引領的薄弱環節,如非黨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畢業實習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可采取黨組織結對共建,對相關資源共享,通過優勢互補,促使黨組織在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過程中實現更全面的覆蓋。
其次,深化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素養教師隊伍?!瓣P于2018年深化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和改革的意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央發布的第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策文件。我們要充分尊重教師成長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階段性特點,以黨建促教師隊伍建設,將師德師風、職業理想、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教師培訓的整個過程。通過黨建工作在教師政治思想教育上的引領,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操守,育人育己,增強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頭人。通過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使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更加健全。
高校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的圣地,也是文化交流和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高校黨建的核心任務就是政治思想的引領,要以黨的指導思想作為高校立德樹人工程的行動指南,在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上,完善高校黨建工作內容,建立高校黨建和人才培養的互動機制。
1.建立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雙向互動機制
首先,從基層黨組織層面進行整體設計,出臺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優化組織,促進學生黨支部和教工黨支部達成共建和互動的約定。共建互動過程中,教工黨支部要在在行動指南、統一思想、行動目標和管理決策等方面形成主導,教師黨員也要以身示范做表率來引領支部的其他成員為支部建設而努力,學生黨支部要在教工黨支部、支部書記、教師黨員的主導下,主動承擔動作,積極落實好任務,成為具體工作的主體。具體形式可通過開設黨建之窗、師生座談會、黨建專題研討等活動,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其次,要強化領導責任意識,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溝通。教工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的雙向互動,既能促進師生關系,又能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在領導決策層面,一定要在有上級黨組織領導的前提下開展工作,充分樹立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同時,教工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并制定定期對共建和互動情況的計劃與總結向上級匯報的相關文件制度。
2.建立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機制
高校黨建作為生命線指明著校園文化的發展方向,校園文化建設豐富了高校黨建工作,是其重要的載體,兩者在高校管理和發展過程中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實現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建構與優化高校立德樹人平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高校黨建思想引領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培育校園精神文化。通過深入挖掘學校獨具特色、彌足珍貴的文化傳統、歷史、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打造符合時代發展特點、具有特定觀念的校園文化,如發揮紅色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培育和推廣一批展現凝練核心價值、文化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校園文化精品。其次,通過富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黨支部、學生社團、學生志愿團隊等學生團體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載體及主力軍,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在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同時,促進良好學校精神、教學風格和學風的形成。
高校黨建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引領是向善、向上、向美的引導,對大學生團體組織及個體的發展都具有積極正向的作用。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實踐活動的轉化,才能保證理論學習效果,才能讓學生提高應用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1.開展以“黨建促團建”的黨建團建活動
高校黨建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緊密聯系、密不可分,以黨建團建相結合、“黨建促團建”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職責,組織學生骨干參加政治理論的學習和培訓、系列主題班會團會、組織觀看愛國主義教育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在政治方向上普通學生,另一方面能拉近黨建文化精神主旨與師生學習生活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距離感。
2.校園文化活動促師生“愛?!薄皹s校”情
以黨建文化為基礎,結合學校開展具有鮮明特征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擴大影響,增進師生參與度,增強凝聚力。如積極開展先進典型學習,通過深入挖掘、及時推出新的朋輩榜樣,用典型報道傳揚時代精神,在拓寬黨建工作的載體的同時激發師生“愛校”“榮?!钡募で?,加深了對母校的熱愛。
3.通過社會實踐拓寬黨建領域和渠道
緊密結合學生黨建工作,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統一,通過切實發揮黨支部的“橋頭堡”作用和黨員的身先示范,以主題鮮明、內容充實、成效顯著的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優秀學生骨干包括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青團員、學生干部和優秀學生等群體,在社會實踐中身先士卒創先進,在基層服務中增知勵志做貢獻,激發和帶動廣大同學的愛國愛黨愛校、勇于擔當奉獻的精神。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挖掘潛能、全面提升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