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摘 要:職業教育中幼教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幼教專業的視唱練耳課程主要應當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從而能夠適應現代職業教育。本文通過對職業教育中幼教專業開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途徑進行分析,使幼教專業學生能夠勝任未來的幼教工作崗位。
關鍵詞:職業教育;幼教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發展,國家和社會對幼兒教育事業更加重視。職業院校是培養幼兒教師的主要場所,幼教專業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幼教行業的教育水平。因此,在職業教育中應當關注幼教專業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實現我國幼教領域的健康發展。視唱練耳課程是幼教專業的核心教學內容之一,通過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幼教專業學生提高音樂水平,實現職業教育目標。
一、視唱練耳課程需要具備職業教育特色
幼教專業在開展視唱練耳教學時,需要始終秉承職業教育的目標,堅持走職業教育的路線,從而保證質量。視唱練耳課程的內容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的宗旨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從而使幼教專業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增長音樂知識和技能,也能強化職業精神,為學生未來幼教生涯奠定基礎。由于職業教育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在設計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時不宜使用過于復雜的。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往往沒有進行過專業的音樂學習,或者音樂基礎較為薄弱,視唱練耳首先安排音樂基礎知識的講授,如音符、五線譜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基礎音樂水平[1]。另外,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中需要將視、聽、練耳幾部分內容進行交叉,使學生能夠從淺入深掌握音樂技能。由于幼教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主要是從事幼教事業,學生在學習視唱練耳課程時,不但需要能夠準確表現樂曲內容,也需要能夠講解樂曲內容,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形式要進行優化和豐富
(一)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的聽力訓練
聽力訓練是視唱練耳課程首要內容,幼教專業的音樂老師需要通過不斷的聽力訓練提高學生對音節、音色和音準的把握能力。老師可以通過彈奏旋律明晰的樂曲,讓學生進行記憶和演唱。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老師可以將傳統的聽力訓練樂曲進行改編創作,使聽力訓練不再枯燥乏味,從而增強學生的聽力訓練效果。老師可以采取接續演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靈活性,如老師可以先彈奏一段樂曲,在樂曲中間的某個部分突然停下,讓學生進行接續演唱。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始終集中注意力進行傾聽,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樂曲熟練程度。
(二)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的視唱訓練
視唱訓練是通過讓學生對照樂譜進行演唱,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準。通過視唱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樂曲的整體把握和運用能力。在視唱訓練教學中,應當首先進行音節簡單的樂曲視唱練習,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形成良好的樂感。當學生能夠較好掌握視唱方法時,老師可以適當增加視唱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視唱技能。由于學生對于新穎的事物往往更具有探索性,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流行音樂的視唱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視唱訓練教學中,老師不但需要指導學生的演唱技能,也需要從聲帶的保護、唱歌的姿勢等方面進行綜合教育。例如,老師在發現學生大聲喊叫時,需要及時糾正,使學生明白這種唱歌方法會造成嗓子的損傷。另外,很多學生在視唱練習過程中往往出現不正確的坐姿和站姿,老師需要對這種錯誤的演唱姿勢進行糾正和指導,告知學生通過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能夠增強視唱練習時的呼吸效果,從而使音準提高,音色更準,同時也能夠節省唱歌的氣力。老師還可以在視唱中通過鋼琴伴奏提高學生對音色、節奏等的感知能力,并能夠對學生掌握較差的樂曲部分進行反復的練習,從而增強視唱練習的有效性。
(三)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的節奏樂感訓練
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的節奏樂感訓練是提高學生音樂能力的關鍵。通過對樂曲節奏的認知和領會,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從而提高學生的熱情。學生在進行音樂節奏感悟練習時,老師需要將學習內容分為若干個小節,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進行自主擊打,提高對音樂節奏的體驗水平。在進行節奏樂感訓練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一個學生擊打節拍,一個學生發聲,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傾聽能力。
結束語
中職教育幼教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主要途徑。幼教專業在開展視聽練耳課程教學中應當注重職業教育特色,并將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視聽練耳學習環境,增強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咪咪.幼教專業學生視唱練耳學科學習能力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