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婷婷
摘 要:“互聯網+教育”大背景下,基于移動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師需要不斷學習職業教育新理念,掌握信息化教學方法以打造“以學生為中心”并適應職業需要的高職英語“金課”。
關鍵詞:移動平臺;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一、基于移動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交互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過程,學習通過不斷的實踐強化對語言的理解和掌握。俞小麗從“廣泛性、交互性和情景性”三個方面闡述了移動學習平臺在語言學習方面的優勢,并在教學應用中對其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移動平臺能夠提高高職英語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熱情的結論。(俞小麗,2019)郁舒雯從“豐富教學資源、提供便利性英語服務和創設交互式教學環境”三個方面論述了移動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并談到“提高語言交流能力,開拓英語學習視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三個運用途徑。(郁舒雯,2018)但是很少有教師或學者,從資源建設、大數據分析、教學重難點的解決與突破、提高學習參與度、積極性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對移動平臺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二、基于移動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應用的現狀
利用移動平臺進行英語教學,是采用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對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在信息化教學大環境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需要進行重新定位,涌現花樣繁多的教學手段,然而,除了一些教學比賽中能夠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教學模式改革,落到教學實踐的探索與創新很少。分析其原因有來自制度、教師和學生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高職院校基于移動平臺的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尚未取得明顯成效。
三、基于移動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發展不暢的原因
(一)理念先進,制度陳舊
提倡教師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改革,首先要有推動改革的制度。但大多數學校,在政策的引導上,如評職稱等,仍鼓勵教師多做科研,而不重視教學研究;有的學校,大力實行督導制度,但督導的標準仍舊是傳統教學模式,用舊的標準衡量新時代新要求下的教學,顯然不合適。
(二)鼓勵創新,環境落后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先后發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加大力度發展信息化教學”等倡議,但在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無法滿足這一需要,如網絡沒有全覆蓋、沒有選取合適的移動教學平臺并對教師進行系統的信息化教學培訓、沒有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沒有能夠進行大數據分析等等。
(三)拒絕改革,思想陳舊
在高職院校,英語是一門常規課程,很多老師教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二十幾年,仍舊是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套課件,以及教材配套的聽力材料等等。利用移動平臺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要求教師打破“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習教育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建設豐富的教學與學習資源、建立試題庫,并根據各專業的特質以及行業企業的要求,更換教學內容、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環節等等,需要增加教師的工作量,打破教師的舒適區,很多教師拒絕改革和創新。
(四)表面改革,換湯不換藥
很多高職英語教師,在政策和學校的要求下,使用移動平臺進行信息化教學,但僅僅停留在使用信息化平臺,并不了解信息化教學的含義。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在教學中的具體作用“推進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與應用,加強教與學全過程的數據采集和效果分析;鼓勵教師充分合理運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解決技能培養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廣遠程協作、實時互動、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職成司2017年4月在《教育部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指出職業教育信息化要體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等職業教育特色;要探索建立‘共建共享、開放合作新機制。鼓勵行業、企業和社會參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綜合這兩個文件中的四個作用兩個體現,我們可以理解職業教育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學的豐富內涵。但很多老師,對信息化的理解,還局限于播放音頻視頻,利用幾個移動平臺上的諸如簽到、搶到、頭腦風暴的工具,或是把移動平臺當成了一個云U盤幫助存儲課件等等,沒有在教學模式上下苦功、做文章。可以說,這樣的信息化教學是偽信息化教學,沒有創新,更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及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理念。
(五)表面跟從,實則敷衍
“互聯網+教育”的大環境下,強調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提出要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信息化的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學生情況變化了,“他們擁有手機,他們是和互聯網一起長大的一代人,他們喜歡碎片化學習,他們更喜歡具體的圖片、影像類的記憶方式等等”。這個“中心”真的滿意信息化教學嗎?通過觀察,教師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老師在移動平臺上發布的聽說讀寫等任務,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的學生占少數,部分學生線上學習完全是敷衍了事。究其原因還是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的問題,是教師的教學資源吸引力不大、學習內容安排得不夠合理,考核評價沒有掛鉤,沒有與專業結合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四、基于移動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發展策略
(一)推動改革,制度先行
學校制度是教師工作的風向標,建立健全的教學改革制度是發展基于移動平臺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學校督導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綜合評價教學質量,鼓勵使用移動平臺開展教學;此外,硬件設施也是學校開展基于移動平臺高職英語教學的有力保障,在眾多的教學平臺中選擇適合本校教師教學的平臺,安裝有大數據采集和分析的語音識別訓練設備;在各專業進行企業調研時,英語應用調研也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便于教師針對不同專業組織教學等等都可以在學校和專業的層面上為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理解理念,勇于實踐
作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學技能。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中,關于公共基礎課的要求之一是“緊扣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安排,強調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養素職業精神”。
這個趨勢表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套PPT”適用于所有學生的時代過去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學生的獨特性,職業性。另外要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學”或“基于移動平臺教學模式”的豐富內涵,需要教師打破傳統,重構教材、分解教學內容,建設大量高質量的教學和學習資源,并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等等。教師要掌握移動平臺上的數據收集及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使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可評可測可控,以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教師還要在交互式學習設計上下功夫,引導學生主動自愿對英語課程進行學習,激發英語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終身學習能力。
五、結論
“互聯網+教育”大環境下,高效利用移動學習平臺進行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不斷前進的,在此過程中,加強學習,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打造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金課”是每一位高職英語教師的必修課。盡管改革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在這個教學改革大潮的推動下,“以學生為中心”適應職業需要的高職英語課程會探索出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 郁舒雯.移動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實踐之研究[J].黑河學報,2018(5):156-157.
[2] 俞小麗.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高職英語多維式教學策略[J].高教論壇,2019(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