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虎堂
摘 要:體育學科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精神品質進行優化與完善的一門學科,而本學科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必須要自主參與體育運動,且長期堅持才能真正受益,而且必須要保證體育運動的科學性與漸進性。那么,面對身體素質差異明顯的高中生,體育教師也要積極組織層次化教學改革,保證各層學生均可通過體育運動優化自身的體能水平。從設計層次化運動任務、設計層次化練習強度、組織層次化運動輔導三個角度來分析高中體育教師如何在層次化教學理念下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中體育;層次化教學;應用分析
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遵循的是“唯考試論”思想,將體育教學的目的定義為提高學生的體育應試能力,使其在體育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采用了“灌輸”教育與“題海戰術”,要求學生重復進行技能練習,且所有的學生所面對的練習任務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機械、枯燥的運動練習使得高中生失去了運動興趣;另一方面缺乏針對性與個性化的教學形式加劇了兩極分化問題,要么無法全面開發學生的運動潛能,要么超出了學生的身體負荷強度,損傷了學生身體健康。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就必須要組織層次化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差異,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準備。
一、設計層次化運動任務
運動任務,本應是高中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所設計的任務目標,反映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可能實現的進步,而科學適中的運動任務可有效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使其在體育課上全面展現自己的運動水平。那么,在分層教學改革模式下,高中體育教師便要思考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設計層次化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實現全面進步。
就如在投籃技術教學中,筆者認真觀察了本班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與彈跳能力。其中,少部分學生的彈跳力、空間判斷水平低下,所以筆者著重引導這部分學生學習了原地投籃技術,減少了運動量,便于學生在靜止狀態下判斷籃球投入籃筐的角度與力度。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很好,但是從未參與過投籃練習,所以筆者引導這部分學生學習了壓腕投籃、后仰投球等常見的投籃技術,引導這部分學生自主練習,初步感受投籃技術的要點。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很高,在課后也經常參與籃球練習,所以筆者會讓這部分學生自由活動,觀察學生的投籃技術水平與運動問題,由此來指導學生靈活掌握投籃技術。
二、設計層次化練習強度
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師為了讓學生盡快達到應試水平,有時候會增加運動強度,導致學生的身體十分疲憊,各項機能也無法調整到最優狀態。雖然初衷是要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身體潛能,但是體育教學卻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便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積極設計層次化的練習強度,讓每個學生都可參與科學運動,穩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切實優化學生的身體素質。
就如在立定跳遠技能練習中,由于學生在過去的體育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立定跳遠這一運動技巧,所以筆者就按照正常的應試標準設計了立定跳遠練習計劃,希望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與提高自己的跳躍能力。但是,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本班有幾個學生的狀態不佳,整個人都是懶洋洋的,難以集中精力參與立定跳遠練習。對此,筆者了解了實際情況,發現這幾個學生的身體不適,難以參與高強度運動。對此,筆者允許這部分學生在旁休息,觀察其他同學的跳遠姿勢與成績,復習立定跳遠的運動規范,但是不必親自進行跳遠練習。
三、組織層次化運動輔導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也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輔導作用。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姿勢、講解正確的運動規范,同時還要全面觀察學生的運動表現,避免學生受到運動傷害。那么,面對層次化的學生,高中體育教師要積極組織層次化的運動輔導,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的運動需求,從而切實優化體育學科的育人質量。
就如在“腳內側踢球”技術練習中,筆者就根據各層學生所暴露出的不同運動問題進行了分層指導。就比如有一部分學生的踢球姿勢不對,導致足球總是偏離預期運動軌道,而且力度也不夠。對此,筆者認真演示了腳內側踢球的技術規范,同時讓學生模仿、擺出姿勢,針對性地指出學生站立方向不對、踢球部位不恰當等實際問題。還有一部分學生的腳型不對,影響了踢球力度。對此,筆者也及時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幫助學生協調了腳部力量,提高了學生對足球的控制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基本前提是要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實現長遠發展,讓學生真正在體育運動中受益,使其了解鍛煉可以優化自身的身體機能與心理素質,從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終身鍛煉”意識。因此,高中體育教師便要積極組織分層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未來成長與全面進步做準備。
參考文獻:
[1]王宇.簡論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體育,2018(7):89-90.
[2]姚虹.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18(27):12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