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效的閱讀水平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初中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初中更是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階段,作文語文老師有責任帶領學生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探討了打造高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策略
評價一堂初中語文課的高效與否,主要是看老師對于有限課堂時間的安排與利用,是否能在預設時間內透徹地講解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同時還要有機結合各個教學要素,為學生打造寬松、自由的知識平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是老師單方面向學生傳授知識來打造高效語文課堂,而是將課堂作為升華知識的平臺,讓學生汲取知識,內化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提升學習能力。閱讀是初中語文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老師應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便是筆者理解的高效語文課堂。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生只有真心熱愛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才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途徑是多方面的,老師首先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打造優秀的閱讀平臺,不要將閱讀教學限制在課堂中,而是要走出課堂,鼓勵學生去校內和校外的圖書館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拿出一部分課堂時間用于分享閱讀感受,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讓更多優秀的書籍在班級中流傳。除此之外,老師還應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開設班級閱讀角,營造閱讀氛圍,潛移默化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進行閱讀,比如角色扮演、演講、情境設計等,用豐富、多元的閱讀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免在反復的閱讀中感到厭倦。
二、通過問題導入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深度思考。比如“作者是怎樣刻畫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的?”“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寫作手法?作用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更加有方向和針對性,還能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在立足于課堂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拓展課外閱讀。老師可以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很多課文都以節選為主,對于優秀的文章,老師應該帶領學生閱讀全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老舍、朱自清、魯迅等作者的文章頻頻出現在語文教材中,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這些作者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書籍,通過延伸閱讀深化知識,拓展閱讀面。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文章內容為基礎設計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究問題,打破傳統閱讀教學“一言堂”的局面,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從各個角度和層面分析文章。
三、正確引導,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
閱讀教學同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學生的閱讀興趣固然重要,但如果完全按照興趣去盲目閱讀,同樣無法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所以,端正學生的閱讀態度,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十分重要,老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在實現一個個閱讀目標的過程中,逐漸養成閱讀習慣。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必然需要開放、輕松、和諧而融洽的課堂氛圍,不能機械、反復誦讀,而是要在閱讀中帶領學生分析字句,感受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并且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分享讀后感,提倡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
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一部分學生對閱讀有很大的偏見,認為反復的閱讀是一件毫無意義而且浪費時間的事,對于態度消極的學生,老師不能一味地批評和糾正,而是要充分理解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敏感的特殊成長時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為其推薦科幻、刑偵、動漫等題材的書籍,讓學生明白,閱讀絕不是嚴肅的、古板的,而是輕松愉快的,只要對閱讀感興趣,只要愿意主動閱讀,就能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增長見識。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打造高效、高質的閱讀教學課堂,不僅依賴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豐富的教學方法,還需要老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課外閱讀平臺,給學生創造相互交流、分享閱讀經驗的機會,逐漸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用筆記的形式記錄閱讀過程和閱讀體驗,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郭彬.靈活教學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讀與寫,2019,16(27):64.
[2]徐潔.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分析[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9(8):41-43.
[3]藍小鋒.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案例教學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9(8):114-1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