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摘 要:新課改已實施多年,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為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不僅需要精心設計與準備,還需要圍繞教材與學生因地制宜施教,才能真正讓道德與法治知識印入學生腦海,融入學生日常行為。就此結合實踐做一探索分析。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設計;個性
新課改已實施多年,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作為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道德與法治課堂,也正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教學景象。
誠然,在新時代下,各種新型教學手段如雨后春筍紛紛登上各大課堂,以期通過新手段、新方式、新功能,打造優質課堂,凸顯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道德與法治課堂也不例外,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濃厚的現代教學氣息,然而,“雷聲大雨點小”者有之,“紙上談兵”者有之,“你方唱罷我登場”者有之,效果不盡如人意??梢哉f,當前,把優質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打造作為教師的使命與職責,仍然是一項重要命題,筆者就此結合實踐做一探索分析。
一、調動生活經驗,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根本動力,這一點毋庸置疑。著手激發學生興趣,是教師對教材進行解讀、對學生進行精研的基點。生活永遠是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庫,將生活素材搬上課堂更接地氣,容易讓學生調動自我的生活經驗,在親切感中建立自然而然認知的主動性,從而建構知識體系。如,在教學“生活在民主國家”一課時,教師結合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進行研學旅行的熱潮,以研學旅行為話題,詢問學生是否參與設計過研學旅游方案。這一問題立刻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講述自己設計旅行方案的親身體驗。有人說整個團隊尊重每一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先對各自擅長的任務進行分配,然后讓大家集思廣益解決另外一些問題,之后開啟愉快的研學之旅。教師乘機告訴學生,“研學旅行方案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意見,與此同時,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設計方案并遵照執行方案,這就是民主,既有個人對集體方案的認同,也有整體對個人意見的尊重。”教師利用現實事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同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并主動思考問題,一步步引領學生感悟民主的特點。教師以此理解和掌握“民主”含義的生活素材,接下來帶領學生再從班級民主逐漸向認識國家民主過渡,為知識的逐層升級做好鋪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主意識。
二、創設動態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激活整個課堂、提高課堂效果的關鍵點。教師冗長的講述可能帶來的是學生的“昏昏然”,把學習的自主權教給學生,轉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讓課堂充滿活力與生機,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認知,思維則會變得更為靈動和積極,師生、生生互動則會更加頻繁,同時也更為和諧與民主。不少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營造出積極的教學氛圍。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具體的活動設計,學生扮演角色,模擬還原一些場景,從而讓學生成為直接參與者,體驗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內容,整個教學情境呈現出的是學生思維在動,嘴巴在動,肢體在動,教師成為隱藏在背后的設計者、指揮者,教學舞臺上是學生的傾情表演,呈現出動態的教學畫面。如,在教學“參與民主生活”一課時,教師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通試運營為話題導入,由此迅速與學生拉近了距離。期間,教師提到了地鐵票價的問題,一時間如同“一粒石子劃過水面”,整節課變得熱鬧起來,有學生認為票價有些高,而有的學生說票價合理,還有的學生認為只要方便快速票價就不存在問題……生生之間暢所欲言,思維與思維碰撞,激起了表達個人意愿的火花。教師就以“蘭州市地鐵價格如何調整”為聽證會議題,現場模擬聽證會,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顒又?,學生就“物價局擬定的方案”以聽證參加人的身份發表意見和提出建議……這一動態的情境創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民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在體驗中強化認知。
三、設計教學顯創意,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于一些教師并非專業出身,本身對法律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這就無法做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相結合。因此,教師在不斷充電吸納專業法律知識外,還要將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識“活化”,通過一些具有創意的教學設計,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并且順利突破重難點。有教師在講解“法治”時,通過“探尋法治之真諦”“回顧法治之歷程”“共繪法治藍圖”三個環節,層層遞進,引領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解讀“法治”,形成自我知識構建。同時,教師通過播放熱點事件“昆山案”和陜西“反殺案”,引領學生進行對比:為什么同樣都是反殺案,判決的結果卻截然不同:“昆山案”中的當事人被無罪釋放,陜西“反殺案”的當事人卻獲刑9年。教師引領學生展開逐層分析,深入理解了“良法與善治”的特點,以及面臨危險和侵害時,該怎么做,如何把握正當防衛的“度”。及既有剛性的法治,也有具體的案例,二者結合下使得學生感悟法治的力量,身為合格公民必須要依法行使權利,一定要做法律的遵守者和捍衛者,從而真正踐行依法治國的理念和提高踐行法治能力。
總之,優質課堂的打造,不僅需要精心設計與準備,還需要圍繞教材與學生因地制宜施教,才能真正讓道德與法治知識成為學生言行的標尺,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的塑造不再成為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楊樹德.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8).
[2]劉東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9(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