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強
摘 要:化學不僅是一門有趣的學科,而且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高中化學老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提升學生的化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化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情境來完成學習內容。通過生活實踐結合化學實驗認識化學的奧秘,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的了解,并且將自己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1]。在高中化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生活中的案例以及高中化學課程設置,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情景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高中化學,使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現狀
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學習壓力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甚至在學習化學過程中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最終導致學生的化學成績越來越低,化學綜合素養也將直線下滑。
2.教師教學現狀
傳統上評價老師的教學能力一般都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參考,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客觀性,使得學生失去對化學學習的信心。高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化學教學結果,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忽視了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
二、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中化學的例子數不勝數。參考以往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可以輕易分析出,在高中化學教學要多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才能激起學生對未知化學知識的興趣[2]。從學生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切入,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引導學生們向著更深入的知識前進,不斷攻堅克難。
比如,在講到鐵和鐵的化合物一節時,老師可以創設如下生活化情境:
老師:同學們知道蘋果削皮之后,放一小會兒表面就會變顏色,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開始討論、思考,甚至一些學生之間可能引起爭執等。
老師:給大家提示一點,Fe2+與Fe3+在水溶液中呈現什么顏色呢,還有就是會什么鐵塊放一段時間會生銹呢?這些問題,從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就可以找到答案。
通過以上情境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化學的重要性,并且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形成濃厚課堂氛圍,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創設思考性教學情境
化學課堂中,出現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但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如果老師只是在學生解決完這個問題之后,直接提出下一個問題,而不進行講解和拓展,不僅會造成學生厭學的心態,而且在這種惡性循環下,老師的工作強度也會隨之加大,還有可能因為學生的情緒變化而影響老師的教學熱情。在學生提出問題時,老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化學教學真正放在解決問題的位置上,老師也可以通過情境引出一些問題,將問題與情境結合在一起。在“問題+情境”的模式下[3],學生可以更快地交流在一起,并且盡快融入學習化學的氛圍中來。
比如,老師在講授金屬鈉一節時,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
(1)為什么裝有金屬鈉的鐵桶在水中不會沉底?
(2)為什么消防隊員打撈上來的鐵桶要用煤油浸泡?
(3)什么東西在水里也會發生爆炸?
學生通過思考,引起學生的好奇、猜測,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開展教學實驗探究,就可以不斷培養學生自主查閱資料、主動進行實驗,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3.構建趣味性教學情景
趣味性化學教學就是用一些新穎的趣味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氣氛以及提高學生對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比如通過影視圖片、編寫化學知識歌曲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并能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拓展。簡而言之就是使學生覺得學習很有意思,把化學學習當成很好玩的活動來做。趣味性化學教學不僅能夠使老師覺得教學充滿激情,而且能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比如,在講到氯氣一節時,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氯氣泄露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一些問題:油菜變白、麥迪枯黃、人畜中毒等?;蛘呃脤W生的愛國情懷,播放一些關于抗日戰爭時期“氯氣戰”圖片。從中引出一些氯氣是什么顏色、氯氣有哪些性質之類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化學學習中。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問題化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通過情境化教學、趣味化教學、思考性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馬那甫·黑米提.談談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6(11):88.
[2]龐錦.問題情境創設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2017(14):41.
[3]陳埝平.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31):13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