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輝
摘 要: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農村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及時養成,導致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和學習效率相對低下,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通過調差分析發現,導致目前現狀的原因有多種,有人的意識的問題,有生活認知習慣的問題,還有作為教育執行者的教師個人素質、敬業精神、教學技巧及本身存在不好的教學學習習慣的原因,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迅速轉變的。基于此,我認為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立足課堂,立足教學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并以此逐步形成意識定勢,促進學生和諧健康成長。
關鍵詞:習慣養成 教育質量 提升 策略
當今中國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之間的智力因素差異越來越小,學習的習慣等積極的個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數父母普遍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數上;有些家庭過度寵愛孩子,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比較忽略;有些家庭母長年在外務工,缺乏對孩子的關愛與管束,導致孩子學習習慣極差。若不能切實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學習能力就比較低下,其學習效果就不會太好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行為也不可能主動長期地堅持下去,其學習過程就有可能中斷。
一、習慣養成教育現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當今社會中孩子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寶貝“421綜合癥”隨時可見;同時,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而忽視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關鴻宇教授提出的“六小”現象(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小犟牛、小磨蹭、小馬虎)比比皆是。在家的家長也忙于生計,顧不得管孩子,致使孩子的生活習慣較差,學習習慣也差。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質,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推動素質教育的向前發展,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繼續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習慣養成教育對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二十—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國內外許多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非智力因素關系密切。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地位。英國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實上一切教育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普遍的關注。素質教育論者都強調學生要“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一種形式,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探索性地主動學習那些對于自己來說較為重要的、較新的知識。而自主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對學生的終生學習都要極大作用。
三、習慣養成教育對學生的
1.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放手學生自主管理班級。
在班級中民主推選班委,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體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學生自主管理不是我的首創,但真正將管理責任、權利與義務、權限與分工完全下放到學生中,可能我的工作做的更超前點。學生的自主和民主意識加強了,能力也同步提高,自信心、組織能力、自控能力等好多相關的周邊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不光是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很大幫助,對于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幫助更大。
2.圍繞課題,狠抓實驗工作管理。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者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行為科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集體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輔導等形式,幫助學生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開發自身潛能,取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人格健全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課題在內容上側重于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背景調查、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幫助全體學生獲得適應與發展,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矯治的能力。在途徑和方法上,側重于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優化個案者家庭教育的輔導研究,并輔之一次定期教育、適時矯治和過程評價等多種方法。
3.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
語文課教學是小學階段乃至今后所有學業提高的基礎學科,因此,語文課教學的實踐和探索必須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變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樂學善學,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迅速提高。我校課題組成員積極根據課程內容,選用指導書上的范例,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及近期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即興而定,在認真編寫教案的基礎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學校在評課中也把合理滲透語文教學新觀念,否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評課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我們在課堂中全面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全方位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4.家校合作,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很大,根據我校開展學生生活和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發揮家庭在培養學生習慣上的重要作用。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不良習慣,查找根源,協同家長一起,克服學生不良行為的影響,幫助學生及時克服、矯治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取得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收到較好的效果。
5. 將學習習慣的培養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載體,它具有現實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練和精神,針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我校課題組充分利用學校興趣社團,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同時學校也組織了相關系列活動:如勤奮學習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晨讀、學生作業展評觀摩、朗誦會等。并鼓勵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并據自身的不足和學校師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作出總結,并動員學生們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主題班會、中隊活動中還原展示,使同學們對學習習慣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徹,提高了師生的規則意識,使學生逐漸形成了善于對自己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選擇與反省,善于及時調控自己不正確行為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段平.西部落后地區中小學校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 (科學教研),2007(28)
[2] 趙金周.對中小學生學習習慣分析及培養模式的探討[J].職教論壇(教學探討),2010(27)
作者簡介:云南省紅河州建水實驗中學初中部校長兼高中部副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