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東
摘 要: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工作無法取代的。本文分析了班級文化的建設作用,探討了當前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常見問題,并針對班級文化的建設方式做出闡述。
關鍵詞:班級文化 建設 作用 問題 對策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各項教育活動開展的場所,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共同努力,形成的行為規范與思想觀念,綜合表現出了班級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組成,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班級文化的建設作用
1.用制度來規范人。班級制度應該是師生經過規劃、討論得出,對于學生而言,制度能夠為他們帶來約束,班級文化的制定需要科學的管控制度,通過制度的建設,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辦事,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2.在物質文化中培養人。班級是學生學習的基地,良好的班級文化不僅有制度方面的要求,在物質層面上,也有明確的規定,干凈整齊的桌椅、窗戶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張貼上精美的勵志標語,能夠讓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常見問題
1.形式主義問題。當前,班級人員的建設在我國還屬于一項新生事物,在建設方案、建設思想的研究上,缺乏明確的規范標準,導致班級文化的建設只是簡單的模仿,過于呆板。部分教師對于班級文化的重視度不足,在建設內容上,也是以簡單的活動為依托,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2.師生關系不平等。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受到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師生并不是處于平等的地位和平臺,在這種關系下,師生之間很難實現平等交流、對話,班級文化活動的交流、溝通質量也會大打折扣。
3.生生關系日益復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好壞,也會直接影響班級文化的建設質量。良好的班級文化應該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下才能發揮出理想的效用,當前,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呵護、關愛下長大,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合作意識不強,難以融入集體生活,影響了班級文化的建設成效。
三、班級文化的建設措施分析
1.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是建設班級文化的前提條件,作為教師,要主動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成為一名樂于交談、平易近人的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以真心打動他們。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尊重、關愛集體,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將學生培養成為視野寬闊、頭腦開放、心態平衡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模仿的楷模,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做到以身作則,要求學生遵守的規章制度,自己需要先遵守,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絕對不能違背原則。
2.制定規范的班規與班訓。班規、班訓屬于班級文化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班規、班訓,能夠為學生產生約束作用,并激勵他們的發展。班規不應該像制度一樣死板,要由師生一起努力制定,這樣,學生也會更加樂于接受。班規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成長需求,形成協議,提高班規的凝聚力和權威性。在班規、班訓的制定上,要應用人性化語言,避免使用“不能”、“禁止”、“嚴禁”等命令式語言,盡可能使用“需要”、“請”等柔性語言。如,“為了維護大家共同學習環境的整潔和感覺,請大家不要在教師內吃零食”。
3.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能夠為為班級文化的建設錦上添花,班級活動的類型有體育活動、教學活動、社會實踐、文娛活動、主題班會等等,在活動的開展上,需要基于教育目的來出發。
在班內活動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教育需求等開展活動,如“感恩母親節活動”、“讓世界充滿愛活動”等。
在校內活動上,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積極參與,共同為班級爭光,在活動中,培養大家的團結、合作意識。
此外,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責任意識,如社區清理垃圾活動、敬老院幫助老人等。
4.優化班級的精神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屬于班級文化的靈魂,是班級成員價值取向、群體意識、輿論風氣的反映,優秀的精神文化,能夠對成員產生激勵效應,提高大家的歸屬感和想象力。級的精神文化內容繁多,有學風、班風、人際關系、班貌等,這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工作中的核心內容,在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上,要將班級目標、個體目標整合,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對于教師而言,要了解不同年級學生發展的宏觀目標,挖掘出他們的潛能,讓學生的個體發展目標能夠與班級目標相一致。同時,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生生關系、師生關系,讓班級成為大家共用生活的大家庭。此外,還可以借助信息平臺來傳播班級的精神文化,發揮出微信、微博的作用,提高班級凝聚力。
5.建設班級符號文化。在符號文化的建設上,可以利用班級的邊角、課桌、黑板等張貼口號、班訓、標語等,這些內容要與班級文化建設相匹配,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來將學生的作品展現在教室內,師生一起來布置教室,出黑板報,記錄班級活動資料,激發出學生內心深處的主人翁意識。
四、結語
班級文化的建設是一種柔性管理方式,具有隱性教育作用,能夠觸及傳統教育中無法觸及的靈活教育,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班級文化的內容非常多元,為了發揮出班級文化對學生成長的意義,需要從制度、精神、符號等多個方面開展,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創新,讓班級文化成為學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浪. 核心素養軟著陸,文化引領鑄班魂——小組合作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建設實踐研究[J]. 教育科學論壇. 2017(28)
[2] 王彥瑚. 班級文化建設之我見[J]. 文學教育(上). 2017(02)
[3] 張志強. 班級文化建設中關系的建立和處理[J]. 基礎教育研究. 2017(02)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普通高中人文特色學校建設實踐研究》(XJK015CZXX07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