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凝 黃晶
摘 要:共享經濟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擴大人們消費需求,滿足更多人的利益。共享經濟在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其中共享經濟下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問題備受關注。如最近發生的共享單車消費者押金退還問題,共享單車使用人交通事故賠付問題,共享經濟時代,消費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信息權益的安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更好的在新的經濟方式中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權利成為了我們現在最嚴峻以及最關心的話題。以共享單車為主例,對比中外的不同,分析在共享經濟下,現有的法律制度對消費者權利保護的不足和缺失,尋找更好地制度設計來保護消費者的權利,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關鍵詞: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 互聯網 消費者權益保護
一:共享經濟的概念
共享經濟,或稱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經濟作為新型經濟模式,被寫進了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而且要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 重視分享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生力軍”作用,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審慎出臺新的準入和監管政策。
二:我國近年來共享單車發展狀況
近兩年以來,我國的共享單車飛速發展。共享單車的經濟發展在我國可謂是起落不定。自OFO獲得阿里巴巴的17億投資之后,摩拜也被美團收購。共享單車的兩位領頭羊在資金得到進一步擴充,實力更加雄厚的情況下也未能力挽狂瀾,為共享單車行業打下一針強效救心計。我國的共享單車行業經營模式逐漸轉向了資本比拼,以燒錢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惡性循環導致了市場的加速惡化,一家又一家的企業倒閉,消費者的權益也無處尋根。
自2017年11月,共享單車的第三大勢力——小藍車宣告破產。在這一事件后,人們逐漸意識到作為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問題,押金怎么退?健康權益受損害誰為主賠方?單車公司是否成為責任人?隨著共享經濟的持續發展,市面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民眾不滿的呼聲越來越高,政府出面,用財政資金救市也未可知。
三:在我國共享單車領域消費者權益保障的現實問題
消費者的求償權難以得到保障。涉及到的方面有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信息安全以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等權益。在使用共享單車的過車中出現的意外交通事故,消費者的求償權往往得不到保障。在掃二維碼碼使用單車的同時個人信息的泄露,也使消費者頭疼不已。求償的成本過高,自己難以追回等。這些往往是目前共享單車經濟中出現的頑癥。
1、經營主體的法律責任不明確,消費者求償難。
這一問題也導致了消費者的權益收到了嚴重的侵害。共享單車平臺對于押金和預付款的使用與監管沒有即使規定規定備付金的比例、存管和提取的相應制度,出現嚴重的制度漏洞,導致經營者擅自提取、挪用消費者的押金和預付款。公司倒閉之后拖欠不還,造成了巨大的社會風險。
2、產品質量差,引發人身損害,消費者求償難。
共享單車的企業眾多,實力不一。自行車的標準也參差不齊,企業很難做到對自行車的及時管控以及維修。以資金競爭為核心造成了很多企業的自行車標準不合格。這種產品質量的不合格往往指向的是消費者的人身損害問題。
3、充值退款問題多,消費者求償難。
共享單車的眾多投訴中,合同糾紛的數量占比很大。可見,消費者訴求高度集中于充值退款的問題上,因為此類問題經濟損失很大,也是人們當前普遍關注的問題。
四:我國共享單車領域消費者求償難的原因分析
共享經濟下共享單車的企業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政府監管缺位、法律制度存在漏洞。
共享經濟屬于新時代的新興經濟產業,共享單車企業往往自我約束機制結構差,責任心弱,但企業產生完整的產業結構需要時間的磨礪和經驗的累積。政府的把控不嚴格,也使得個別企業不誠信經營,損害消費者權益。政府方面的監管需要從細節入手,嚴格把控,促進新經濟的合理發展。在法律制度層面要與時俱進,彌補法律的漏洞,讓人民真正的有法可依,讓企業經濟可以在正確的道路上健康發展,更好的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1、共享單車企業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
當共享單車出現問題,大多說的消費者只能通過撥打官方的服務熱線來尋求幫助,但是對于經營者對于平臺服務的管理項目卻漏洞百出。賬戶無法登陸,電話撥打不通,用戶無法正常使用,同時也無法申請退款。大筆的資金毫無銀行或者第三方平臺的托管,全部聚集于公司一手,極大程度的提高了挪用公款的可能,消費者的權益更無法在其中得到保障。
2、政府監管缺位,行政機關對于共享單車的押金監管存在漏洞。
因為目前我國對于單車押金的管控還存在著管理空白的問題。政府沒有辦法從細節管理到資金的去向與使用,導致消費者的權益沒有第三方或者官方保障。
3、法律存在真空地帶和相關規制的缺位。
法律滯后不能對于共享經濟下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規制和管控。我國目前出臺了很多暫行條例但對于網絡租賃自行車只用一個鼓勵和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不具有行政強制性效力,沒有從根本上保護到消費者的權益。
五:共享單車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完善措施
(一)針對于共享單車這一新興經濟產業,我國始終保持著以市場為主控手,國家應倡導各企業以其優勢推動產業優化發展,產業的穩定與長期可持續發展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最關鍵基礎。筆者觀點,我國可以將共享單車的發展及管控重心交至政府手中,以招標形式下放到民間各企業,穩定結構中心方可長久發展,從根源處保護消費者權益。
(二)我國對于共享單車的利用沒有達到最大化、深層次的利用,導致結構的不完善,消費者的權益沒有辦法保障。國外的共享單車體系給我們的帶來的啟發是以便民為出發點,將人民的權益放置第一位,形成優化結構,從根源避免了侵權事件的發生。
(三)針對于共享經濟下的消費者權益風險加大,加快立法進程,彌補法律漏洞。借助互聯網,打破傳統的單車租賃模式,使得消費者 能夠接受隨用隨走的便捷服務。但是所帶來的重大問 題是降低了經營者對于單車的控制力,法律存在空白,使現實中的共享經濟問題無法可依,必須加快立法進程,彌補法律漏洞。
(四)提升消費者的自我權益保護意識。普及相關知識,提高消費者在互聯網交易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減少侵害消費者權益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