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摘 要: 本文基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學生的實際需求,探索并設計了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沙龍式教學模式。通過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和課后評價三個階段,逐步實現了課堂從教師向學生的轉化。實踐結果表明,沙龍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關鍵詞: 沙龍式教學;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
1 前言
高等教育是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加強高等教育建設發展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第一環,是提高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基礎,本科教育培養了高素質人才的最大群體,其教育水平直接影響我國人才培養能力的高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意見強調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要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的要求。
在過去的本科教育中,傳統的以老師教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但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被動地知識吸收使得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都較差,培養出來的學生容易成為考試機器,而缺乏自主思考,主動創新的能力,與本科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為此,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進行了不斷創新,提出了小班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沙龍式教學等新形式和新手段。其中,沙龍式教學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展現出一定優勢。
沙龍式教學模式最早應用于研究生教學,它充分地吸收了學術沙龍靈活多樣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自由、平等和獨立進行討論交流的形式,以此調動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隨著本科教育對培養學生創新性和實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學工作者開始嘗試把“學術沙龍”形式運用到本科教學中,并對其教學理念、形式、手段,教學效果、存在問題等進行了探討。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沙龍式教學方式在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開展得比較晚,很多研究還停留在理論層面。但從目前已有的實踐教學效果上來看,沙龍式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等方面效果顯著。由此可見,繼續深化開展沙龍式教學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完善該形式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并通過不斷創新繼續提升其教學效果,對于拓展現有本科教育教學模式,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教師團隊在學習和借鑒前人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本科課程為實踐對象,對沙龍式教學模式的組織形式、手段進行了設計和實施,并對實施后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學習內容、教師、學生和資源在沙龍式教學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發揮的作用,并對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了梳理和探討。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沙龍式教學課堂組織與實踐
2.1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物流工程和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能力和專業知識結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該課程屬于物流管理與信息系統交叉學科領域,涉及的知識點分布較廣,且具有較強的經驗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使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物流信息系統的理論、實務和技術方法,并能應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現實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由此可見,這門課程的教學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還在于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這類課程中,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顯然是不合適的。將傳統“以老師為主”的課堂模式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是該類課程改革的主流方向。學術沙龍式教學模式正好契合了該類課程的特點。因此,本文教師團隊針對課程特點,通過對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梳理,將沙龍式教學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體系中,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不足。
2.2 學術沙龍式教學課堂的設計
由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涉及的知識點分布較廣,且具有交叉學科性質,不同的教學內容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存在明顯差異。并且,作為一門本科生課程,對知識點的系統教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教師團隊在設計學術沙龍式教學模式之前,首先將該課程的內容劃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在理論教學部分,采用以傳統教授方式為主,沙龍式互動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而在實踐教學部分,則主要以沙龍式教學方式為主。這樣的課堂形式設計基于教師與學生課前的良好溝通,廣泛吸取了學生和課程組的意見。該形式使得兩種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既保證了知識的系統傳授,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沙龍式教學方式為主的實踐教學主要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和課后評價三個階段:
(1)課前準備階段。良好且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沙龍式教學實施效果的關鍵。首先,教師需要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對實踐教學的內容、階段有一個綜合的考量,即確定在完成了哪些理論教學后,需要設計相應的實踐教學部分。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不同階段實踐教學的目標,設計合適的沙龍主題。比如在完成信息系統設計部分的理論教學以后,教師可以提供案例資料,讓學生針對案例開展討論,完成系統設計方案。除了教師需要做課前準備工作,必要時學生在開展沙龍式討論之前也要提前準備。教師可以提前1-2周時間將沙龍主題以及學生的課前任務布置下來,讓學生分組圍繞主題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準備。只有學生在對主題有了一定準備和了解的基礎上,開展沙龍式主題討論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2)課中實施階段。本階段是沙龍課堂教學的主要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開場白部分。由沙龍主題的主持人(教師或學生)來完成。開場白除了需要對主題背景、討論流程進行介紹外,最重要的是營造一種輕松、自由和開放的氣氛,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二、分組展示部分。由各組學生將其課前搜集的資料以及設計的初步方案向大家展示并分享,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發起問題并開展討論。三、自由討論部分。各組在展示完設計方案后,可以就尚未解決的問題向大家發出疑問,針對每組的問題,各組在經過討論后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并且,針對提出的方案,其他組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并對方案優劣進行自由討論和辯論。四、觀點凝練部分。在自由討論和辯論后,由問題發起組對討論中提出的建議和觀點進行篩選和凝練,形成最終改進方案,并陳述選擇該方案的理由。五、總結部分。由教師對各組的表現以及沙龍討論中的各個環節,包括建議方案和觀點,進行簡要的、全面的點評和分析。
(3)課后評價階段。為檢查并總結沙龍式教學實驗的效果,在每次沙龍教學結束后,會讓學生在網上填寫《沙龍式教學意見反饋表》,反饋表分為結構化問題和非結構化問題兩部門,主要內容包括參加這次沙龍教學收獲度、對內容滿意度,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內容;根據學生反饋表的分析,吸收其合理化的建議,為以后的沙龍課堂教學進一步提供借鑒。
3 沙龍式課程教學方式的實踐總結
本文通過在本科教學課程《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實踐沙龍式教學,分析了該方式在本科教學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實踐結果表明,沙龍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具有優勢互補的作用,其優勢主要表現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及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并且沙龍課堂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效果的舞臺。學生可以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獨創性的理解。不管這種理解對不對,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挑戰性,都可以通過沙龍課堂得到證明。同時,沙龍式教學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當然,沙龍式教學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應用沙龍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時應該因“課”制宜,以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最終導向,以“學習”與“思考”的有效結合為前提,以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為基礎,開展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已達到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動手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呂厚軒,劉金華.學習小組與學術沙龍——地方高師強化本科歷史教學的新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87-88.
[2]吳宏梅.淺談學術沙龍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改革方案[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4(2):43-44.
[3]楊先保.大學沙龍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當代西方政治思潮"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589(22):49-50+53.
[4]彭曉娟,喬雪,黃雅璐.沙龍教學模式在高職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商業經濟,2011,(11):121-123.
[5]崔春生.基于翻轉課堂的《IT項目管理》課程實踐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7,(6):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