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花 粟家冰


【摘要】目的 通過循證護理研究探討在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8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實驗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結果 實驗組患者其復發率和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用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可應用于呼吸內科哮喘病人護理模式中。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支氣管哮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細胞、T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反應,患者常表現氣道可逆性通氣受阻,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等臨床表現。支氣管哮喘屬于特異性氣道高反應疾病,主要以預防為主,急性期以激素、β2受體激動劑和抗膽堿藥物進行治療[1]。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來說,因為病因復雜可能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特別是在過敏源的刺激下容易復發疾病。因此,臨床護理路徑下的健康教育對患者的治療和預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鑒于此,本文擬對該假設進行循證護理探討,以期得到更加嚴謹的科學的結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8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實驗組(41例),其平均年齡(35.5±4.3)歲和對照組(41例),其平均年齡(33.35±3.3)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取呼吸內科支氣管哮喘常規護理路徑,包括支氣管哮喘的誘因,藥物的劑型和使用方法。實驗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策略,包括在患者入住病房后,進行護理診斷和護理評估,并積極開展入院宣教,讓病人和家屬了解疾病發生的病因和誘因。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恐懼情緒。另外,成立戴明循環管理模式下的“支氣管哮喘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擬定模式化的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流程,并針對患者的具體問題進行個性化責任化的護理,詳細記載患者的用藥情況和臨床護理指標,進行護理措施的調整。并加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患者出院后的隨訪。
1.4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住院時長及出院后的支氣管哮喘復發率。(2)評價患者用藥依從性。
1.5 ?統計學處理
通過易侕統計學軟件13.0對數據結果進行描述和處理。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長及出院后的支氣管哮喘復發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共41例,其中復發5例,復發率為12.12%,平均住院時長為11.20±0.36天,其復發率和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評價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
實驗組完全依從服藥為18(43.90%)、部分依從服藥為20(48.78%)、完全不依從為3(7.31%),依從率為38(92.68%),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3 討 論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通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護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在查閱大量文獻和質詢相關專家,并結合現有的臨床指南,設計了適合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并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和針對性的護理,得到了較好的效果。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在住院時長和復發率明顯縮短,這是因為以往的常規護理忽視了患者的個體差異,且由于護理人員自身素質的參差不齊,在具體的護理操作上存在顯著不同,因為對病人的治療效果上存在差異。在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后,護理人員有了對支氣管哮喘病人護理原則上的清晰認知,并通過講課和操作聯系把相關原則細化和規范化,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另外,我們也發現患者在用藥依從性上也提高了。在以往的調查中,我們發現護理人員對藥物的具體作用和區別、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上存在知識缺乏,通過臨床路徑模式,提高了護理人員在藥理學方向上的相關知識,更容易獲得患者信賴和增強患者的用藥積極性。
綜上,臨床護理路徑有良好的實證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素芳.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
[2] 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3):76-78.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