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連
摘 要:眾多實驗表明,良好的成就動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準備。在新課標的倡導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更多自主的權利,而作為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則應該想方設法設置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知所學內容,即應該在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內驅力。
關鍵詞:求知內驅力;語文教學;課堂教學
顧名思義,求知內驅力是鑒于學生求知前提下的內在驅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應該處于怎樣的位置是素質教育能否實現的關鍵。很多小學生的驅動力都來源于外部,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直觀的外部獎勵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但是,長此以往也容易讓學生形成依賴。為了獲得獎勵而學習,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獎勵,這樣會讓學生對學習的目的產生錯誤的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內驅力就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善用學習動機理論帶動求知內驅力
學習動機理論提出,學生發生學習和保持學習的行為,可以通過刺激來實現,并且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可以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傾向。將其應用在教育教學中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并能使學生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這種學習動機又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即這種力量的獲得不能僅靠自我的臆想,還要結合具體的能力和問題難易程度等因素。具體體現在倘若問題難度過大,學生根本無法解決,就很難形成求知內驅力,同樣的,如果問題太過簡單,對學生沒有任何挑戰,也不能激發學生有效的學習動機。綜上所述,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情。例如在《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里就可以看出運用學習動機理論帶動求知內驅力的方式。
本文重點講述了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盜取火種,遭到懲罰也不后悔,最終被解救。在希臘神話里,這不算一個多簡單的故事,而且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對神話故事中神型和人型相結合的把握不夠精確。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激發他們的求知內驅力單單依靠故事本身還不行。例如在課文里音譯過來的眾神的名字,倘若對希臘神話沒有了解也極易混淆。這時就可以用填空或者連線的方式,將眾神與其做的事情聯系起來一起記憶,這樣的設置既有點難度又足以讓學生自己解決,就比較容易有探求的動力。而整篇課文圍繞一個“盜”字更是激發學生求知內驅力的核心,引導學生去探究由于“盜”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設置在難易上可以靈活選擇的學習動機,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能夠強化求知內驅力
我國在義務教育的背景下也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提出無疑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和體現。它表明應該以全面性的觀點對學生,用不斷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他們是不斷發展中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是國家政策方針,更是教師的教育之本。而素質教育又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熱情。舉個簡單的例子,不是說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語文課、數學課,但幾乎沒有學生不喜歡美術課和音樂課,因為在藝術中學生更能夠放松自我,從而擁有更多的求知欲。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也要堅定不移地推行素質教育,這樣才更有利于核心素養的形成。例如在《風箏》這一課里,就能夠看出素質教育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好處。
《風箏》通過童年時代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一系列故事寫出對那種無憂無慮的回憶和向往。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通過運用全面發展的觀點不斷引發學生的求知內驅力。在孩子們的眼中,風箏就是一只“幸福鳥”,雖然文章結尾好像還是在找風箏,但實際上答案早已在作者心中明朗。在這樣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對文章為什么以“風箏”為題進行探討,同時結合選做題讓學生“做”出自己心中的“風箏”,可以是手繪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然后鼓勵學生去操場上也去放一放風箏。這樣一堂語文課就不再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是對學生多種動手能力的強化。
三、家校共育多維推動學生求知內驅力
在小學生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學校和家庭。那么,如果這兩者能夠目標一致,定能給教學帶來實效。縱觀現在的社會格局,家校矛盾已開始有效仿醫患矛盾的趨勢,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家長不能慣著,要先發制人地壓倒他們。其實在教育學生的道路上,老師和家長可能不是從同一個方向而來,但一定是奔著相同的目的而去。因此,不存在誰要“扳倒”誰的問題,而應該統一戰線,共同教育以多維推動學生求知內驅力。例如在《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這一課中就能夠體現出家校共育的好處。
這是一篇發人深省值得深思的課文,特別是結尾意猶未盡的“我至今還不明白”,更是直指了我們的教育。文中講了一個不會豁虎跳的孩子在出場的時候引發了臺下的哄堂大笑,毫無疑問,這對“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這就讓人聯想到熱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那個無論在外人眼中有多邪惡的魔童但在父母心中永遠是不可取代的至寶。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可以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因為對于家長來說,會不會豁虎跳甚至于有沒有“露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內心感受。在這樣家校共育的推動下,學生內心更容易滿足。
總而言之,要想讓小學語文教學更有實效,還需要從學生心理內部建立真正的求知驅動力,由內而外地對語文學習感興趣。
參考文獻:
[1]秦娜.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8(9).
[2]徐宏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