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商業發展的新時代出發,界定新商科專業和新發展的概念,分析我國新商科專業發展的必要性,從建構新商科專業課程體系、建立新商科專業師資的終身培訓制度、共育共享產教深度融合等5個方面,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新商科專業新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新商科專業;新發展策略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科技發展、教育發展等各個領域都與傳統發展模式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在大數據背景下,新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并蓬勃發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商科的教育體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新的商業組織、價值觀、商業規律紛紛出現,新商業文明的主體特征和生態環境日漸鮮明,商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1 概念界定
1.1 新商科專業
新時代社會環境的變化改變了經濟業態,進而帶動商科創變。商科以金融、會計、管理、經濟學四大專業為代表,較主流的商科專業包括金融、會計、市場營銷、管理學、商務類專業(包括國際商務、電子商務等)、物流、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這八大類。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環境下,傳統商科走向了新商科。本文中的新商科專業界定為經濟社會發展處于新常態、新業態下的商科專業,是指在現有商科專業的基礎上,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商業技術為支撐的商科專業,包括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專業。新商科專業按照行業而設置,更強調行業特質與職業發展技能的培養。
1.2 新發展
在商業、技術和人文不斷深層次融合的新商業時代,新商科專業亟待新發展。本文中的新發展是指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5G和智能技術與行業結合,在行業變化發展的趨勢下,新商科專業與技術結合的新發展、產教融合內涵的新發展、師資能力的新發展和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新發展。本文重點探討促進新時代背景下新商科專業實現新發展所需策略,以滿足新商業模式對新商科專業的新要求,服務國家商貿新發展,服務社會經濟。
2 我國商科專業現代發展分析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發展,我國的商科教育也經過了多個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至1965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實施的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下建立的商科,借鑒了蘇聯的《蘇維埃貿易經濟學》,各大院校也逐漸編制了自己的教程,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國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等。第二階段,1966至1976年。這對中國來說屬于比較特殊的一個時期,商科被全部取消。第三階段,1978至1998年。這個時期我國開始實施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生機勃勃發展,使得商科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這一時期引進了大量的西方國家商學教程和文獻,使我國的商科學科教學內容和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在第三階段我國構建了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分別是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多層次的教育體系極大地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第四階段,1998年至今。1998年教育部開展了規模較大的專業結構調整,取消了商業經濟專業,使商學學科劃分更合理、更細致。齊佳音在201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了新商科的“新”:新工具、新理論、新規則以及新思維。還有席酉民提出的在商科中融入行業、理科、工科,也促進了我國新商科的健康有序發展。
3 新商科專業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3.1 傳統商科教育不能適應目前發展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中,只有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商科知識,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培養出綜合型的商科人才。從學術的角度分析,學科內容對傳統的商科教育人才培養依然存在傳統的思想觀念,導致人才與社會經濟發展脫軌。比如教育教學內容滯后,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及使用老舊的教材內容等。并且,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的政策演繹過多,缺乏實踐課程,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并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3.2 商科教育學科體系不夠完善
開展商科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復合型商科人才。但是,從目前商科教育學科體系中可以發現,商科教育的內容沒有涵蓋管理學、經濟學等有用的學科,存在嚴重的知識壁壘,導致課程體系不夠全面完善,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傳統商科教育出現了過度分化現象,教學內容越來越專一,體現不出學科的綜合性,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比較差,這與企業的人才需求不相符。
3.3 傳統商科教學思路落后
在開展傳統商科教育的時候,對國際合作和交流缺乏足夠的重視,無法有效滿足全球化發展的實際需要。全球經濟化進程的持續推進,要求今后的商科教育必須適應全球化經濟需求,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理念培養多元化的商科人才。但是,傳統的商科教育對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缺乏認知和更新,在開展對外貿易教學的時候,只是單純地教授教材中的知識,甚至部分商科專業沒有涵蓋貿易類課程。比如傳統的會計專業,與外貿會計相關的課程就比較缺乏,學生到市場就業的時候缺乏核心競爭力,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適應全球化經濟的要求。
3.4 身心素質及人文素質被弱化
新商科專業對人才綜合素養的要求相對較高,除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之外,還要求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通常情況下,商科專業人才更加側重于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但是商科專業人才還需要具備身心素質和人文素質。如果兩者存在缺陷,就會產生以下幾點問題:第一點,職業操守以及職業道德容易淪陷;第二點,缺乏敬業精神和專業的團隊精神;第三點,沒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如果工作中壓力比較大,甚至會出現抑郁癥,從而對自身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4 新時代背景下新商科專業新發展策略
4.1 重新定位新商科教育理念
在新商科教育工作中,要明確新商科教育的理念,以及應當培養學生何種能力。新商科教育首先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培養有終身學習意識、有自我價值觀念的學習者的思想,使學習者能夠面對未來的一切變化。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表達思考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滿足各行業的需求,快速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在新商業時代,思維的活躍程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商業人才也需要建立多向思維方式,例如科學思維、數據思維、美學思維、交互思維以及人文思維等,只有融合這些不同類型的思維,才能促進商業持續創新。尤其是隨著網絡化進程的深入,在開展新商科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新商業思維理念。
4.2 探索新商科教育新范式
商科源于社會經濟市場實踐,所以最終必須在實踐中運用和證明。對社會產業經濟發展的動向來說,商科教育必要充分體現出敏感性,相比其他的教育,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是實踐導向教育。在開展新商科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改善教學環境,不斷創新教學評估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小組討論、實踐教學、情境教學、信息化教學等方式,由企業專家和學校教師開展全方位的教學。并且,在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打造新的教學方式。
4.3 建構新商科專業課程體系
建構新商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時候,一定要基于市場商業經濟的實際情況,打破知識壁壘。圍繞商業經濟形成的學科交錯多樣,管理學、經濟學、金融學等學科既相互區別又無法分離,這些學科從不同的角度更細致全面地服務市場經濟。如果從市場經濟中強行分離出這些知識,人為地劃分學科,既違背了科學教育的思想理念,也使得商科知識難以包涵商業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最終導致專業壁壘形成、知識斷層斷鏈,難以形成體系。這樣的知識教學既無法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也無法培養真正有用的商科人才。因此,在開展新商科教育的時候,為了培養復合型的商科人才,使之更加符合社會市場的需求,就一定要徹底打破知識壁壘,建立商科專業的外延,構建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以及經濟學等跨專業的綜合課程體系。
4.4 建立新商科專業師資的終身培訓制度
目前對新商科專業人才的培養,在師資方面總體比較缺乏。新商科人才知識能力的本質就是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商業業務,實現跨界。因此,在開展新商科專業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將工具創新、角色任務以及工作場景有效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商業問題及業務的能力,并深度挖掘數字化教學資源。地方政府及學校也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大對新商科專業的投入力度,建立科學、規范、有序、有效的師資培訓制度和體系,定期對教師開展師資培訓,使其及時和有效掌握新技術、新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模式,使新商科專業教學更加高效,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4.5 共育共享,產教深度融合
產教融合是指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將教學目標與產業發展有效融合起來。目前,在開展職業教育的時候,培養新商科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能夠更好地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而且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人們的行為決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演變出了新的商業模式,對整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有重大影響。因此,產教融合不只是單純的“產業+教育”,而是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產業先進要素。無論是普通高校還是職業院校,一定要合理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全方位分析產業發展的進程及趨勢,確保開展的教育活動能夠與產業對接。學校與企業之間應當加強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崗位,使學生對最新的技術和理念有充分的了解。企業也可以積極引進具有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人才,在確保自身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幫助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長期的校企聯合是目前非常科學、合理的一種教育模式,也是新商科專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賈秀麗.歷史變遷視閾下新商科教育發展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9).
[2] 申琦,石偉平.互聯網時代我國商科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
[3] 張為付,張曉磊,姚飛.“互聯網+”商業模式變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養[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
[4] 鄭毅,王慧敏.“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新商科產教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8(06).
作者簡介:樊文霞(1983—),女,天津商務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