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麗
摘要:現如今,新課標帶來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使音樂教育教學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在實施新課程音樂教育教學中,許多農村學校因教學設備、學生音樂基礎、經濟條件、思想觀念、人文素質等地域性影響,形成了客觀上的后進,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大大阻礙了新教材實施的進程。如何讓新教材在農村備受關注和實施,這是廣大農村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學校;音樂;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2-0122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改變了教師教育觀念,促使人們更加重視音樂,音樂教育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然而,幅員遼闊的廣大農村受經濟條件、教育觀念等因素的限制,無論是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音樂教育的質量,都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下面,筆者談談自身在農村音樂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困境。
一、條件限制音樂教育的發展
有這樣一句話:“農村學校的教師是‘多能者,是‘萬金油。”的確,在農村學校,教師身兼數門學科的教學任務,有的既是語文教師,也是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專業素質得不到保障。在課堂中,教師過于強調學生學唱歌,不注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技巧的訓練。甚至有的教師為了迎合某些學生的口味,追趕流行音樂的新潮流,擅自把一些格調不高、超出學生歌唱音域的流行歌曲引入課堂,不但沒有把音樂教育融入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之中,而且扼殺了一些學生的音樂天賦,限制著音樂教育的發展。
2009年筆者有幸隨區教研室領導外出聽課,其中有一節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農村教師執教《走向太陽》,歌曲是二聲部歌曲。教師撰寫的教案非常簡單,教學過程只寫大提綱。教師給學生示范唱兩個聲部后,就要求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結果學生兩個聲部的音高都唱不準。教師只是說:“兩個聲部都唱錯了,再來一遍,看好老師的指揮。”學生再唱時,還是出現同樣的錯誤。一節課下來,鋼琴沒能發揮出作用,教師累得滿頭大汗,學生唱得聲音嘶啞。評議時,該教師竟然不知道新課標是什么。
為充實音樂教師力量,提高素質,發揮音樂課的魅力,發展音樂教育教學,發展學生的素質,改變農村學校落后狀況顯得很重要很必要。農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偏遠的地區,在空間上自然與外界形成了地域屏障,教育信息的不流通。農村音樂教育不能及時領悟音樂課程改革的最新教育理念,教師不能很好地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因此,教師要經常外出學習、進修,多觀摩優質課。因為觀摩課往往引領著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推行著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學生音樂知識基礎差,制約著音樂教學的發展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音樂興趣非常濃厚。但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學生的興趣分化了。特別到了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音樂知識經驗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便失去自信心,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認為音樂課是副科,可以不學。因此,音樂教師常為課堂紀律發愁:課堂氣氛太“活”,有的學生趁機“搗亂”,若教師過分嚴肅而使氣氛變得死氣沉沉,教師常常演獨角戲。這樣長期以來,造成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審美觀落后,影響了他們對音樂課堂的參與,影響了他們音樂素養的進一步提高,更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筆者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以上課堂氣氛,使課堂局面轉憂為喜。例如:筆者在教唱七年級上冊的一首外國歌曲《Do—Rei—Mi》時,這首歌曲的教學目標之一主要是使學生鞏固音庫中相對音高觀念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音準。筆者采用敲杯子的實驗方法進行教學。先把全班學生分為四組,發給每組一套盛水的燒杯,其中六個能發出缺三音的七聲音階;首先,筆者用敲水杯的方法給出音階的主音音高,讓學生快速地找到相應的杯子;然后讓學生在杯子中找出音階中其他音階并按順序排列;最后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改變水量調出三音。筆者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然后要求學生按筆者的要求和提示的問題進行操作。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鞏固好音庫中相對音高的觀念,連基本音都唱不準,所以調出來的三音不是調高了,就是調低了。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況,筆者調整了教學方式,進行分步式操作。學生一邊動手操作時,筆者一邊巡視指導、示范。結果三輪試驗,效果不錯。第一輪,全體學生都能用敲水杯的方法找出音階的主音音高。第二輪中絕大部分學生也能在杯子中找出音階中其他音,并按順序排列。第三輪的改變水量調三音的實驗中,在筆者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大部分學生也能夠自己動手改變水量調出三音。
三、學生家長觀念落后,阻礙音樂教育的發展
在農村,人們的藝術素養普遍較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也不高。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目的是為了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音樂學科與升學考核無關。所以很多學生家長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連子女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藝術比賽都不允許。因此,許多有音樂天賦和愛好的學生,其特長得不到發揮,才華得不到發展。
一次,筆者組織學校舞蹈隊參加區的中小學藝術展演比賽,有許多家長怕影響孩子的學習,耽誤了學業,強烈反對他們的孩子參加,都紛紛要求退出舞蹈隊。對此,筆者逐個到學生家庭去,耐心向家長們解釋,努力做家長們的思想工作,也向他們列舉城市里的家長是如何重視子女的藝術方面,如何支持子女學習音樂等事例,并向家長們總結出有音樂特長的學生的創造能力都很強,它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而且對于學習也有極大的幫助。經過筆者一系列的工作,家長想通了,都讓孩子回校參加訓練。
以上是筆者在農村從教十幾年音樂工作經歷到、了解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粗淺意見。從這些問題中我們看到了農村音樂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不大力加快農村學校的經濟投入,不設法改變師資缺乏和素質低下的狀況,農村音樂教育出現的問題就無法解決,傳統的音樂教育認識和陳舊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得到糾正,音樂教育的發展也就不可能與時俱進,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思想,那么我國的課程改革最終還是會以失敗告終。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太平中學 ? ? 52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