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社會生態理論,分析了污染濟南市大氣的因素,總結了現行防治存在問題及原因,為有效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依據。
關鍵詞:大氣污染;影響因素;社會生態理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07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51;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大氣污染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要想有效防治大氣污染,就要綜合分析社會生態的三重屬性和各影響因素,找出影響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及原因,達到有效的治理效果,以實現社會系統、自然系統和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1? 濟南市大氣污染的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
濟南市大氣污染呈現較明顯的時空特征。時間維度上,污染物中主要污染成分在采暖季及風沙季較多,夏季較少。空間維度上,污染物中主要污染成分市區污染普遍較重,其中市區西北部及西部污染相對突出,東南部最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氣污染的影響因素也趨于多元化,濟南市大氣污染受自然地理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環境資源因素3方面的影響。濟南市北跨黃河,土質疏松,易發生揚塵,顆粒物污染嚴重,且南高北低的盆地地形,導致濟南市污染物擴散條件較差且易聚集。近年來,濟南市在人口、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城市建設水平顯著提升的同時,由于其重工業產值增速仍高于輕工業、建筑業發展較快、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所占比一直高于1/3,加之濟南市目前的能源消耗以煤、油品為主,也導致了大量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排放,加重了城市大氣污染。
2? 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
2.1? 法律法規不健全且執行力差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偏重于事后控制。目前,大氣污染的主要形式已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局部地區單一的煤煙型污染轉變為區域復合型污染,污染源也日益多樣化,需要綜合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另外,環保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不大,為追求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處理經濟效益高、污染重的大型企業時多流于形式,導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效果不佳[1]。
2.2? 政策、技術、資金支持具有偏袒性且力度不夠
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相關政策主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環保與經濟發生沖突時,政策主要向經濟發展傾斜。在政策方面,環保激勵政策大多浮于表面,不具有普及性和實效性,多數政策只有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才有機會享受,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較少。核心技術方面,目前大氣污染防治的核心技術更多依賴國外技術和設備,對于我國的適用性不強。資金支持方面,相比巨額的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和設備成本,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力度不大。自2014年以來,濟南市政府非常重視環境治理并不斷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但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不高,一直低于4%,在大氣污染源的監管上也缺乏精準性和科學性。
2.3? 公眾生態意識不強
社會大眾是社會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大氣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在防治大氣污染的過程中,其踐行度對防治效果起決定性作用。西方發達國家治理霧霾的經驗表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政府統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目前,濟南市的霧霾防治對策主要強調政府和企業的作用,人民群眾的作用沒有得到重視。整個防治過程中社會大眾的參與和監督比較薄弱,主要表現為“認同度高、知曉度低、踐行度不夠”。
3? 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存在問題的原因
3.1? 生態系統與社會系統失調
在防治大氣污染的過程中,生態系統與社會系統失調在表面上主要指大氣污染防治對策與社會系統失調,表現為現行大氣污染防治對策與社會發展不適應,無論內容還是實踐,都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本質上是社會生態系統異常運行。社會系統與經濟系統發展過快,作為社會生態系統核心的微觀系統未能及時調整政策保護自然系統,導致系統之間嚴重失調,整個社會生態系統惡性循環,一直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防治效果不佳。
3.2? 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失調
鑒于我國國情,政府甚至整個社會一直存在以GDP增長為導向的傳統觀念。GDP的增長成為政府工作、城市建設的主要衡量指標,這一價值觀促使政府、企業及社會大眾過度關注經濟利益。一方面,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本身具有一定的偏袒性,主要偏向經濟建設和提升城市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在經濟系統中,諸要素主要圍繞追求更高的利益而活動,作為理性“經濟人”,企業自然會拋棄生態利益而選擇經濟利益。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是一個受政府政策影響很明顯的行業,國家制定了一系列處罰措施,經濟支持卻不足。目前,該行業內中小型企業偏多,企業發展初期存在人才引進、設備購買、技術開發等諸多困難,當獎懲政策與企業發展不匹配時,企業寧可面臨罰款也要終止轉型升級。
工業能耗是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2018年濟南規模以上工業能耗降幅逐漸變小,第3季度能耗增速呈現回升態勢,濟鋼停產搬遷帶來的影響逐步弱化;主要能源品種消費量增減不一,煤炭消費量持續回落,原油消費上升,天然氣消費下降;全社會用電量小幅增長;高耗能行業“三增三減”,比重出現分化;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其他行業能耗小幅回落,其中金屬制品業主要因企業停產導致能耗下降,汽車制造業則因產量下降帶動能耗下降;縣區能耗結構得到調整,受化工行業恢復的影響,天橋、章丘兩區綜合能耗增長顯著,歷城區受濟鋼停產搬遷的影響耗能下降;能源加工轉換效率小幅提高,原煤入洗、火力發電和煉油的轉換效率與同期相比,分別提升1.6、0.3和0.1個百分點。
工業用能是濟南市用能的絕對主體,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能源需求量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節能形勢依然嚴峻。由此可以看出,濟南市的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調。
3.3? 社會系統踐行性未充分發揮
人民大眾是社會系統的主體,其參與度和踐行度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關鍵因素。大氣污染防治對策的有效實施,主要依賴于社會公眾的參與與配合,只有公眾積極參與到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中,并將環境保護內化為日常習慣,國家的防治對策才能有效實施。濟南市雖出臺了許多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卻沒有很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未能調動社會積極性。
3.4? 缺乏生態文明教育
近年來,受大氣污染的影響,濟南市政府已開始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并相繼開通了生態環保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宣傳環境保護理念。目前,濟南市并沒有指導生態文明教育有效實施的整體規劃,也并沒有保障生態文明教育順利開展的機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環境保護是對立統一的,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依據社會生態理論制定相關環保政策,促進三大系統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華.淺析濟南市霧霾污染時空特征與影響因素[J].納稅,2019,13(7):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