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是教育大數據時代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各個學科的教師基于學科特點圍繞本學科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和研究。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本文深入分析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研究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試圖為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確定明確方向,以更好地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25-02
引? ? 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終端的普及,“互聯網+”成為新常態下信息技術發展的基本模式,人們對人工智能、數據挖掘、信息科技等領域充滿了無限期待與好奇。為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國家陸續提出“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戰略行動[1],這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挑戰,因此,新時代亟須培養擁有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兼具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一、核心素養內涵分析
關于“素養”一詞,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具體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
我國從2014年《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頒布之后,才陸續有學者對核心素養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對于核心素養內涵的界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闡述較為系統和權威的是在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一文,該文件將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信息化時代終身發展并且能夠順應社會需求的良好品格和關鍵技術能力。同時,該文件還指出,核心素養應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的能力,為研究核心素養提供了系統框架[2]。
二、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研究現狀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各個學科中,這也意味著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新課程改革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學習和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這對新時代培養具有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創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學信息技術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好奇與興趣,使他們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信息技術以培養學生信息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具備信息獲取、傳輸、處理等能力,提高信息素養與能力,最終使信息技術成為每位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打下良好基礎。
研究表明,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由計算思維、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部分組成,這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統一于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始終[3]。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計算思維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技能。同樣,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不僅要讓他們熟練掌握閱讀、寫作和算數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與能力。信息意識是客觀活動在人腦中的反應,是傳統文化意識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及信息倫理道德組成。不少學者為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杜俊對信息意識做出了自己的闡述:“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依托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進行授課的同時,更需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并提出信息技術課堂是提高信息意識的最佳載體。”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圍繞人與技術關系的連接,強調學生在數字化資源及數字化環境下解決問題,并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創設出新的知識,從而進行知識的遷移。同時,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也是計算思維、信息意識和信息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信息社會責任主要是指在信息時代培養學生具備優秀的品格,使學生有較好的信息道德并能夠為信息時代的發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三、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隨著教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問世,信息技術也被廣泛地運用到教育領域。各個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教學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情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等,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體現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可以將這種核心素養的培養遷移到各個學科中,多元化、多方位、多學課地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1.依托信息技術設計趣味性課前導入:激發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較為枯燥古板,大多以教師的口述進行,而信息技術的到來,給傳統課堂的課前導入帶來了新的變化。信息技術的課前導入更為直觀、具體、生動,可以采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使靜態知識變得動態化,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設置課前導入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大綱,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可結合學生較為熟悉的社會熱點、生活題材,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來選擇合適的導入題材,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一種手段。
2.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個性化學習方案:培養學生自主發展學習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以問題作為紐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不同階段、不同年齡、不同特長的學生建立個性化學習方案。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習平臺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如“課堂派”“樂教樂學”“UMU”等,這些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網上學習空間,而且學生可以依據大數據自動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程度、學習速度對個性化學習方案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生成:鍛煉學生社會參與和團隊協作能力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背能力,因此,朗讀、背誦、寫作成了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重結論、輕過程,忽視學習質量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尤其是創客教師與創客教室的出現,為學生學習各個學科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創客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創客課程的產生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秉承“做中學”理念,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參與到社會中,并擁有自己的產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隊精神。
結? ? 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信息技術的更新與迭代,為我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創造出了更多的價值。因此,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從各個學科抓起,要從各個年齡段抓起,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新陽,裴新寧.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與評價[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83.
劉雪飛,陳琳,王麗娜,等.走向智慧時代的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建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10):55-61.
張立國,王國華.計算思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議題[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05):115-121.
作者簡介:居冰瑩(1993.11—),女,江蘇蘇州人,二級教師,曾獲蘇州工業園區小學信息技術優質課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