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婷
【關鍵詞】老年腦梗塞;偏癱;社區;綜合康復護理路徑;應用效果
腦梗塞所致偏癱是腦梗塞最為常見并發癥,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需要進行長期康復治療,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社區是老年腦梗塞偏癱患者的主要治療場所之一,肩負著老年腦梗塞偏癱患者康復治療的重任。大多數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礎疾病較多,康復的難度較大,按照常規護理方法很難獲得滿意恢復效果Ⅲ。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體化護理流程,以提升護理的針對性、科學合理性。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老年腦梗塞偏癱病人中社區綜合康復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現具體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我社區治療的80例老年腦梗塞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男30,女50例,年齡60~95歲,平均年齡(78.6±7.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塞偏癱診斷標準,經頭顱CT檢查確診,經系統治療后遺留不同程度偏癱;肌力在0-1級21例、2級32例、3級27例;排除合并意識或精神障礙、合并其他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1.2方法實施綜合康復護理路徑。①成立康復小組,建立患者檔案。由社區全科醫師、康復醫師、護理^員組成康復小組,進行相關腦梗塞偏癱后的康復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后上崗;女集社區所轄患者的一般資料,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病情、康復鍛煉情況等,圍繞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康復訓練計劃。②個體化康復指導。營造良好康復治療環境,除去門檻,在病床周圍留置一定活動空間,便于坐輪椅的患者活動;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及家庭隨訪,不斷強化康復訓練知識,使患者意識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并關注患者心理狀態變化,多關心患者,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積極主動進行康復訓練。③實施康復訓練??祻陀柧氁钥祻推餍岛涂祻蛶熓址ㄖ委煘橹?,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中頻治療、氣壓治療、腦電治療、激光治療、紅外線治療、牽引治療、干擾電治療等;實施肢體功能鍛煉,早期以患側肢體被動及主動活動為主,如上肢的外展、內收、內旋、外旋、屈伸、旋后等,下肢的屈膝、屈髖等,活動患側大小關節,每個關節活動5~10遍,每天2次;健側肢體帶動患俱_J肢體主動運動、輔助患者進行患側運動等,逐步提升患側肢體的肌力及活動度,直至能夠輔助患者進行坐位訓練和步行訓練。每3個月評定1次康復效果,根據評定結果及時調整康復訓練計劃和康復治療項目。
1.3療效判斷標準顯效:偏癱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言語清晰,肌力達到Ⅳ-V級,生活完全自理;有效:偏癱肢體功能部分恢復正常,言語比較清晰,能夠拄拐步行,肌力提高2級,生活部分自理;無效:偏癱肢體功能無明顯改善,言語不清,肌力無變化,生活無法自理。
1.4觀察指標護理前后洋估Fugl-Meyer肢體功能評分(FMA)和Barthel指數評分(BI)變化;護理后評估生活質量,選取SF-36量表中的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整體健康等。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行xz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1所有患者康復療效分析,見表1。
腦梗塞屬于腦血管危急重癥,具有很高的致殘致死率,臨床統計顯示,每年新發的腦梗塞患者約3/4喪失勞動力,因此提高腦梗塞偏癱患者的恢復質量是康復期治療的主要任務。腦梗塞偏癱后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積極的治療和康復訓練能夠促進神經突觸的再生,發揮神經系統可塑性,有利于高級中樞神經回路的再通,神經功能代償,最終實現偏癱肢體功能的恢復。社區綜合康復護理略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將康復護理延續到社區及家庭,通過成立康復小組、健康健康檔案、制定個體化康復策略,激發患者的治療信心,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和康復治療。通過不斷糾正患肢的異常姿勢,鍛煉肌力,促進各個關節的血液循環,能有效建立神經側支循環,重建神經軸突突觸聯系,達到中樞神經代償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經綜合康復護理路徑后,康復有效率為95%,FMA評分和BI指數明顯升高,SF-36評分各指標也明顯提高。充分說明綜合康復護理路徑能夠持續、系統、針對性的訓練患者肢體功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整體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腦梗塞偏癱患者中社區綜合康復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確切,有效提升了肢體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