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芳芳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循證護理的;心律失常;住院時間;總滿意率
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不斷上升,發病后易造成心肌血液供應減少,心肌細胞缺血,最終導致心肌壞死,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伴隨較多并發癥,其中心律失常是較為常見的一類,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胸悶、心悸等,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易發生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將對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護理工作中采用循證護理的效果展開討論,具體內容如下。
1.1研究對象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意愿將其隨機分為兩個組別,其中對照組(58例)包括男33例,女25例,年齡45至76歲,平均年齡(64.3±2.4)歲;實驗組(58例)包括男35例,女23例,年齡46至77歲,平均年齡(65.1±2.2)歲。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協議書,對比基本信息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包括基礎的氧氣吸入、病情觀察、按照醫囑用藥、保證充足休息等。實驗組患者在基礎上接受循證護理,具體為①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的時間段主要集中于心肌梗死病后1~2周,在—天之內的發生率較高。因此有必要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監測,一旦發現昏迷、頭痛、心悸、乏力等癥狀立即通知醫生處理。②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并發癥后會加重心肌的損傷程度,因此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營造出整潔舒適的病房環境,為身體康復建立良好基礎。詳細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心理負面情緒,樹立治療信心,促使護理工作順利開展。③根據患者病情結合自身飲食習慣制科學的飲食計劃,多攝入低脂肪、低鹽、低膽固醇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刺激、辛辣等食品,禁忌煙酒,保持健康飲食習慣。④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對改善動脈硬化具有明顯幫助,加快血液循環,降低心絞痛幾率。患者應該監護之下開展鍛煉,可選擇體操、散步分等方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若發生異常反應立即停止運動。
1.3觀察指標調查兩組患者的心律失常發生情況和住院時間。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等于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之和。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1心律失常發生率和住院時間對比對照組護理后發生24例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發生率為41.4%;實驗組護理后發生7例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發生率為12.1%,兩組數據差異較大(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3.05±2.21)天,實驗組住院時間為(10.89±1.01)天,兩組數據差異較大(P<0.05)。
2.2護理滿意度對比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主要是冠狀動脈供血異常后,心肌出現缺氧、缺血情況所致,同時發病后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其中是心律失常最為多發,死亡率較高,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有必要給予患者良好的護理措施。隨著醫療觀念的不斷更新,近年來循證護理逐漸應用于臨床各類疾病的護理中,取得了初步效果。相較于常規護理方式,循證護理的科學性更強,更強調護理人員思維方式的轉變,有效改善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循證護理的核心就是將實際證據證據作為臨床參考依據,并在護理過程中得到實際臨床經驗,然后結合患者情況和理論知識進行分析,最后運用于實際證據基礎上。從本次研究結果得知,實驗組心律失常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循證護理可有效減少心律失常發生,加快身體康復,縮短住跚寸間。同時實驗組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結果也證實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采用循證護理效果較好,患者更為認可滿意,對比常規護理具有明顯優勢。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能明顯抑制心律失常發生,促進身體康復,患者普遍認可滿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