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歡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優質護理;應用價值
現在由于我們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轉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隨之升高,動脈瘤屬于一類臨床中十分多見的腦血管疾病,一般通過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加以治療,和傳統手術對比,血管內栓塞治療的創傷比較小,患者恢復速度快,目前在臨床治療顱內動脈瘤疾病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此種手術治療方式會引發各類并發癥,影響到顱內動脈瘤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所以臨床配合合理的護理服務非常重要。本文選取過去一年接診的顱內動脈瘤患者資料80例施行分析。
1.1一般資料選取過去一年接診的顱內動脈瘤患者資料80例施行分析(2018.3~2019.3),所選8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全部接受血管內栓塞治療,根據入院順序奇偶法對所選顱內動脈瘤患者開展分組,給予其中4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常規護理服務,將其作為對照組,給予剩余4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將其作為研究組;對照組4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61.1±4.8歲;研究組4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齡40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62.1±4.7歲;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此次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給予40例對照組顱內動脈瘤患者常規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要確保顱內動脈瘤患者所在病房的干凈和整潔,為患者介紹疾病基本知識,緩解其恐懼與焦慮情緒,和患者家屬保持良好的交流,獲得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
給予40例研究組顱內動脈瘤患者優質護理服務: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保持臥床休息,降低探視人數與次數,為顱內動脈瘤患者提供疾病知識健康宣傳教育,與此同時完善備皮與備血等手術相關準備工作;手術期間需要協助患者保持適當體位,嚴格監測顱內動脈瘤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改變情況,適當時候給予患者鼓勵;手術之后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包扎與保溫,告知顱內動脈瘤患者避免劇烈運動,確保穿刺位置的干燥與清潔,鼓勵顱內動脈瘤患者多飲水,提高纖維含量較高食物的攝入量。
1.3評價標準記錄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接受各自護理措施之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其中包含身體機能、生活能力、社會活動以及心理情況等,患者得分越高代表其生活質量越佳。
1.4統計學計算本研究所得數據結果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各項計量資料全部利用“x±s”表示。統計處理通過x2與t檢驗。以P<0.05為差異代表存在統計學意義。
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通過各自護理措施之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顱內動脈瘤的出現機制主要是因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或是其他因素導致人體腦血管壁正常結構出現改變,動脈血管部位產生異常瘤狀凸起,關于顱內動脈瘤疾病的發病非常兇險,特別是部分顱內動脈瘤出現破裂患者,會由于搶救不及時造成死亡。最近幾年以來,由于微導管、顯微外科以及栓塞材料等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顱內動脈瘤采取血管內栓塞治療屬于臨床比較多見的手術方案,與傳統開顱手術對比,血管內栓塞治療引發的創傷比較小,治療安全性高,但是十分容易導致各類并發癥的出現,所以臨床中對于接受血管內栓塞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給予良好的護理服務非常關鍵。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可見,兩組顱內動脈瘤患者通過各自護理措施之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由此可見,優質護理屬于一類新型護理方式,其中包含手術之前、手術期間和手術之后護理,手術之前利用和患者的溝通,緩解其不良情緒,為手術治療成功打下基礎,手術期間嚴格觀察患者情況,利用全程陪護緩解患者不安感,手術之后依照顱內動脈瘤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相應處理對策,使患者預后效果獲得改善,降低各類并發癥的出現風險,保證手術獲得預期效果。
綜上所述,為接受血管內栓塞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改善顱內動脈瘤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