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歐繁
【關鍵詞】冠心病;高血壓;危險因素;抗高血壓藥
現階段,我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患病率逐漸增加,這與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是十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患者的生活品質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資料表明城市的冠心病增加率高于農村,男性冠心病增加率高于女性冠心病的發病影響因素較多,其中包括飲酒、肥胖、糖尿病、吸煙、高血壓、性別、年齡、種族等等,這些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獨立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我國成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較高,并且患病數在不斷增加,高血壓的血壓水平與患者的年齡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對于年齡小于50歲的人,血壓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不大,而大于50歲的人血壓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十分明顯,但是其舒張壓有著明顯的降低趨勢。除此之外,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是脈壓增加,對于年齡小于50歲的人來說舒張壓水平是缺血性心臟并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而對于年齡大于60歲的人,收縮壓作用十分明顯。無論是哪個年齡段人群的舒張壓或者收縮壓都與缺血性心臟病有著十分明顯的相關性。相關的研究表明血壓在一定范圍內與缺血性心臟病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果收壓縮增加,那么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概率也會明顯增加。
抗高壓藥物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的概率。實踐證明,收縮壓降低或者舒張壓降低,中年人腦卒中死亡率也會隨之降低,心血管疾病或者冠心病死亡率也會降低。同時,年齡高于85歲的老年人,其病死率與高血壓的相關性較弱,對于年齡高于80歲的老年人對患者進行降壓治療可以減少腦卒中引發的死亡率,但是對非腦卒中死亡影響較小。目前對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是否有益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較少。
3.1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抗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標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發病的幾率。一般情況下,對于普通高壓患者,應該將其血壓控制在140/90mm Hg之內,腎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 Hg之內,目前對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的降壓目標還存在著較多爭議,實踐證明舒張壓和降低收縮壓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通過改善心肌氧供平衡和減輕心臟負荷來進一步改善心功能,將少不良事件發生的次數。從病理生理學的角度看,當收縮壓達到一定的范圍時,有利于降低心肌的工作量。如果舒張壓較低將會阻止冠狀動脈血管灌注,目前降低舒張壓是否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概率并沒有一致的研究結果。在HOT研究中,血壓水平較低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沒有明顯的影響,只有舒張壓在70mmHg的患者死亡率會有所增加。目前只有很少的臨床試驗在專門研究和探討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內比較合適,因此,在判斷和制定冠心病患者目標時,要以大量的流行病學分析和研究為依據,大部分學者推薦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30/80mm Hg之內。由于冠心病風險和舒張壓過低之間的相關性不確定,在60歲以上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要慢慢的降血壓,當舒張壓小于60mmHg,臨床醫師要給予高度重視。
3.2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藥物治療目前,降壓藥物與其它藥物相比,降壓藥物具有獨立于降壓效應以外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這個觀點還沒有得到證實。相關分析表明,在預防高血壓并發癥過程中,血壓降低的程度比選擇藥物的種類更加重要,在腦卒中、腎臟疾病和去缺血性心臟病的二級預防中,不同的降壓藥最終的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血管緊張素轉換成酶抑制劑,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率。對于心力衰竭和腎臟衰竭的治療,ACEI具有十分明顯的治療效果,將其與利尿劑合用可以降低腦卒中發生的概率。目前,ACEI類藥物已經被推薦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長期藥物,在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時這種藥物具有十分積極的效果。HOPE研究和EUROPA研究證明,ACEI類藥物可以降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終點事件。其中包括腦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PEACE研究中研究對象為穩定性冠心病和心功能正常的患者,結果證明群多普利并沒有較大的積極影響,因此ACEI類藥物7g,Z,作為低危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常規治療藥物。ARB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概率,且對于不能夠接受ACEI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ARB作為長期用藥。研究表明螺內酯對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不僅可以降低血壓,而且有利于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概率,不過該藥物對非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仍需要進一步證實。
結語:根據統計我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數量較高,心肌梗系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漸上升。這警惕人們要嚴格控制血壓,盡可能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要重視冠心病的治療。在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時要使用適當的藥物,保證使用藥物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壓、血脂,從而改善患者的健康情況和生活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