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關鍵詞】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護理方法;護理效果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生和細菌感染有關,導致患者持續中耳黏膜急性化膿性炎癥,及時處理可確保分泌物引流為通暢狀態。致病菌肺炎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條件下,均會引發該病。臨床表現:畏寒、發熱、食欲下降、耳痛、耳鳴、聽力減退、耳漏等。本研究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病例為主,評價實施系統護理、常規護理的價值。
1.1一般資料分析按患者入院尾號分組,將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時間段,所收治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共計94例,均分成A組、B組。A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6例、21例;年齡為42~70歲,中位(56.4±5.5)歲;病程為0.4~3.6年,中位(2.2±0.7)年。B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7例、20例;年齡為42~69歲,中位(55.5±5.4)歲;病程為0.6~3.6年,中位(2.1±0.6)年。A組患者、B組患者的臨床相關信息作以對比處理,沒有發現存在統計學的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者、知情同意并于同意書上簽字者。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嚴重心血管疾病者。
1.2護理方法
1.2.1 B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予以對癥治療,并加強對患者病情變化的觀察。
1.2.2 A組實施系統護理干預,系統心理疏導: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發病后,易于出現耳鳴、耳痛、聽力減退等表現,患者對自身病情表示擔心。為此,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對病情的積極影響,主動和患者溝通,主要的目的:使患者能夠于第一時間宣泄不良心理情緒,切實緩解焦慮、不安、煩躁等心理情緒。
系統病情護理指導:采用適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如果發生并發癥情況應予以對癥處理。此外,應重視患者的疼痛癥狀,建議通過不同的方式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比方說:播放音樂、溝通、藥物鎮痛等。
系統健康教育:為患者、患者家屬講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疾病相關知識、需要注意事項、治療方法等,如此促使患者正視自身疾病并了解臨床治療及護理操作方法相關內容,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系統耳部用藥護理,采取廣譜敏感抗生素處理,病情嚴重者可配合糖皮質激素。全身流膿停止、臨床癥狀消退后,可持續給藥3d。鼓膜無穿孔患者遵醫使用濃度為2%酚甘油,進行滴耳處理;反之,鼓膜穿孔患者可通過濃度為3%過氧化氫充分清洗外耳道,然后通過局部經抗生素處理。實際用藥的過程保證耳孔朝上的狀態,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利用無菌棉簽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再滴耳,滴耳后保持頭側位15min。
1.3觀察內容
1.3.1予以A組患者和B組患者護理效果、并發癥發生率觀察、比較。
1.3.2護理效果的判定:臨床癥狀全部消除,并且聽力、鼓膜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除且聽力、鼓膜基本恢復正常,好轉。護理干預后未獲得顯效、有效的標準,無效。顯效、好轉之和×100%,即可獲得總有效率。
1.4統計學的研究本問兩組病例臨床信息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9.0)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兩組護理效果和并發癥情況表,運用率%的方式表示,X2 檢驗處理。組間的數據對比為:P<0.05,則為差異性存在。
2.1兩組護理效果的對比A組的護理效果和B組相比較有顯著差異性,P<0.05,如表1。
2.2A組、B組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兩組并發癥情況相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2。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為耳鼻喉科常見病癥,疾病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比如:流感嗜血桿菌、染肺炎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因素。臨床實行抗感染治療可獲得一定的效果,而為獲取最理想的效果應進行護理干預,所以本文采用了系統護理模式。其中,實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正視自身疾病明確治療方法、操作流程、相關需要注意事項。實行病情護理,能予以抗感染治療,為患者提供疼痛護理服務。實行心理護理,可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康復的自信。實行耳部用藥護理,利于規范患者用藥行為,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充分發揮出藥物的應用價值。通過本研究結果可見,A組和B組病例的護理效果、并發癥情況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由此表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進行系統護理的效果理想,在減少并發癥情況的發生率方面優勢突出。
綜上所述,系統護理的實施,對提高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臨床效果、減少并發癥情況的發生的影響較大,值得在臨床方面予以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