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國紅 馬美桂
【關鍵詞】中醫綜合施護;急性腦梗死;中醫護理;應用效果
急性腦梗死為臨床多發之腦血管病,有著頗高的發病率、致殘率,病患生活質量可因之受到極大影響。資料顯示,對該病患者實施及早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其運動功能和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主要針對于中醫特色綜合護理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進行了評價,現作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選調2016年至2019年間我院急性腦梗死病患資料并由其中選擇120例納入研究之中。納入標準:符合中醫“中風”和西醫“缺血性腦血管病”診療標準,經CT、MRI檢測證實,年齡在80歲以內,為首次發病,無其他臟器嚴重器質疾病,無精神障礙,依從性良好,排除腦出血、小腦梗死等患者。隨機以120例患者為對象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平均(67.68±3.85)歲;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平均(67.24±4.06)歲。兩組患者間—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采用合理的功能鍛煉方案,如抬腿、站位、抬物、步行等身體運動,改善關節功能。為鍛煉患者自理能力,針對病人的疑問,通過合理的語言回答,減輕其負面情緒,使病人采取積極配合態度,增強治療信心。
1.2.2觀察組:在對照者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特色綜合施護。急性期選擇三陰交、足三里、內關、太沖、陰陵泉等穴進行按壓,每次20min,每日4次。恢復期選擇四神沖、足三里、風池、三陰交、太陽穴、曲池穴予以針灸、艾灸1~2次。針對患者情緒施加中醫護理,如對易怒者給予按壓肝俞、中都、百會穴,對易恐驚者給予按壓太溪、涌泉、照海穴,對易憂思者給予按壓血海、中極、關元穴等,同時配合以音樂療法,促進患者負性情緒的緩解和心態的平和。給予患者藥膳進行飲食調理,如茵陳粳米粥有疏肝清熱功效,雞骨草燉瘦肉有和胃利濕功效,陳皮山楂飲有行氣散瘀功效,佛手粥有益氣活血功效等。
1.3觀察項目對干預后兩組患者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和費用進行觀察對比。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表可對上、下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其中上、下肢分別占66分和34分,采取0~2分三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運動功能恢復越理想。護理滿意度為患者離院前以調查問卷形式進行,由患者對護理質量進行主觀性評分,滿分為百分制,評分/>80分為滿意,<8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a=0.05。
干預前,兩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1和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和費用均少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表3。
急性腦梗死的常規護理方式除了病情觀察,還通過健康教育以增強患者對疾病認識,促進他們與醫師間采取積極配合態度,同時加以康復運動指導和適當的飲食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
中醫綜合施護在此基礎上立足于中醫特色辯證理論,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罹病后的情志、膳食、康復等多個方面加以中醫護理干預,如穴位按摩、針灸、藥膳等。從本研究結果可見,雖然兩組患者干預后較干預前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均有所提高,但觀察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亦高于對照組(P<0.01和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和費用均少于對照組(P<0.01);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中醫綜合施護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中,不僅可以促進患者運動功能恢復,也促進護患溝通,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