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木雅鍋莊的歌曲獨特,唱詞韻律悠美,不斷創新。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蘊涵著深刻的生活哲理,折射了木雅千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農牧耕作、民風民俗的發展狀況。
關鍵詞:木雅;鍋莊;保護;發展
(一)木雅人及其木雅歌舞的來源
在藏語中,“木雅”這個概念首先是作為一個族群名稱而出現的。據《舊唐書·黨項傳》記載:唐時,吐蕃東侵,黨項“其故地陷入吐蕃,其處者為其役屬,吐蕃謂之‘弭藥”。《新唐書·黨項傳》也有“地乃入吐蕃,其處者皆為吐蕃役屬,更號‘弭藥”的記載。新、舊《唐書》的這一記載,使我們不難對“木雅”這個概念形成以下幾點認識:第一,木雅作為一個族群名稱,它始于唐代吐蕃時期。二,“木雅”是由黨項"更號"而來;第三,“木雅”是吐蕃對被役屬的黨項人的稱呼。十一世紀初其貴族首領割據了夏、銀、綏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陜、甘、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于公元一O三二年(即西夏顯道元年)建立大夏。
木雅人自稱為木雅哇,意為木雅人。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木雅人即指吐蕃時期所稱的木雅人。狹義上木雅人即指四川貢嘎山周圍的康定、道孚、九龍、雅江等地區的人。
木雅地區有句俗語“天上有多少顆星星,木雅民間舞蹈就有多少調,高原上有多少棵樹,木雅民間舞蹈就有多少個詞多少個舞姿”。木雅民間舞蹈藏語稱為“木雅郭卓”。能歌善舞的木雅祖先在歷史的長河中通過生產勞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其中鍋莊舞也是木雅人抒發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木雅郭卓是一種具有獨特的特色藏族民間歌舞,歷史悠久,據多年專家的考察與了解中木雅民間舞蹈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國距今已有約4000多年的歷史。唐代,隨著吐蕃勢力的南漸,木雅民間舞蹈逐漸成熟,演化成藏族典型的圓圈舞。
(二)木雅歌舞的歌詞及表演形式
木雅民間舞蹈就其類型而言,大致可分為從不同的區域舞步動作上能表明,木雅舞蹈中比較現代化舞蹈以奔放灑脫,這樣的舞蹈,踏步動作與甩手動作的變化較多,舞步中也包含著地吸的踢踏與也有著其他舞種動作。但是最民間的舞步中木雅民間舞蹈以動作浪漫以動感為見長,動作起伏變化偏少,這樣的舞蹈人們都十分注重歌詞的內容表達,甚至在舞步的過程中席地而轉,男女順著唱,有種互訴衷情的表述。木雅現代化的舞步與民間舞蹈這兩種類型的舞蹈跳法,既體現出木雅風格的基本都是一致性的,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木雅民間舞蹈的那種特色藏族民間歌舞在其他地區的舞蹈中是少見的。
總體來說,鍋莊舞可以分為三段式:序舞,舞者站好自己的位置,腳步緩慢地交替運步,步法不重,節奏也不強,序舞過后,就進入慢板卓舞;慢板卓舞,平穩緩慢,注重造型,幾乎每個卓舞動作都有瞬間的舞姿造型控制,這種舞姿造型是形成慢板舞姿韻律的主要因素,慢板的速度隨著情緒的高漲逐漸加快,并進入到快板卓舞;快板卓舞,是最能體現卓舞粗獷奔放的壯觀場面,舞者時而圍成一團,時而撒開騰旋,猶如雄鷹在藍天翱翔,無拘無束,時而奔騰快速,時而揮起衣袖,猶如群馬奔騰、豪放不羈。顯示出一種力量的美,一種群體的美。無論是腳步的悠、拖、踏、點,還是手的拉、甩、揮,都必須要做到穩、準、柔、健。也就是說,卓舞的動作要穩重,不要矯揉造作;要準確,不要大起大落;要剛柔相濟,不要漂浮柔媚;要健壯有力,不要無精打采。當然,在不同的藏族地區這種舞蹈形式也會存在一些差異。木雅民間舞蹈不僅僅是木雅地區的文化典型代表,也就是可謂的康巴民間歌舞的典范,也是多年來埋沒在山谷間的康巴大地上絢爛多彩的奇葩。
(三)朵饒村歌舞團的成立及其成立背景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于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頒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它是國家出臺的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保護,傳承的法律法規。木雅鍋莊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弘揚和傳承木雅文化,為了迎合國家政策,為當地老百姓送上更多出色的表演,康定市朋布西鄉奪讓村自發成立了木雅鍋莊隊。木雅鍋莊未成立之前,雖有木雅鍋莊表演,但都是臨時組織而成,演出空間也只限在村內部,演出時間基本上都是結婚典禮、藏歷新年時才表演,也沒有固定的表演者。處零星狀態,不利于長效發展。
(四)朵饒村歌舞團的發展趨勢及遠景
朵饒村歌舞團在木彭措的努力下,民間舞蹈如今在當地的年輕人也漸漸喜愛,是因為人們都知道舞蹈總是以真情愉悅,從中體會生命的綻放。也正因為如此,古樸的木雅民間舞蹈能夠得以完整地保存和流傳,并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突出的人文內涵、獨具個性的動作和歌詞成為當今木雅文化藝術的一大品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矚目和喜愛。
所謂木雅鍋莊是一種深深植根于廣大群眾社會生活中,反映群眾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由人民群眾集體創造、集體傳承的舞蹈。木雅鍋莊舞是藏族三大民間歌舞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鍋莊舞是一種在藏族民間廣泛流傳的歌舞形式,深得藏族同胞的喜歡。鍋莊舞是一種圓圈歌舞形式,從中透露著藏族同胞的性格。木雅鍋莊隊在各地區間產生、發展,也顯現出了其特有的魅力,各種節慶日、婚嫁禮儀、社會活動中都可以見到木雅鍋莊隊的身影,場面壯觀。在藏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鍋莊節或者鍋莊舞比賽的活動。例如阿壩州馬爾康鍋莊節、甘孜州新龍鍋莊節、青海省鍋莊舞大賽、昌都賽馬會等等,這些鍋莊節、鍋莊舞比賽的出現,更體現出鍋莊舞在藏族中的普遍性。
朵饒村歌舞團先后在2018年康巴衛視藏歷新年晚會、成都2018年秋季糖酒會、康定市新春群眾文化匯演、2018年康定國際音樂節等各大活動中大放異彩。
木雅鍋莊的歌曲獨特,唱詞韻律悠美,不斷創新。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蘊涵著深刻的生活哲理,折射了木雅千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農牧耕作、民風民俗的發展狀況,彰顯了木雅人穩重豪放,勇猛果敢,“為愛而生,為恨而亡”的溫情忠貞的性格。在這些唱詞中,創新永遠是推動藝術不斷進步的不變法則。舞蹈在和諧中潛藏著無窮活力,呈現出木雅舞蹈的古樸灑脫而又雄健熱情的獨特風格,能使人領略到青藏高原的遼闊壯美,感受到康巴文化的神秘魅力。
今天的木雅,正在打開通向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門戶,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我們有理由相信,乘著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東風,木雅舞蹈正在闊步走出雪山草原,走向世界,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周瑾.四川藏區“跳鍋莊”的發展演變[J].中國藏學,2002,(04).
申請項目名稱:全域旅游視角下藏族原生態歌舞保護與發展—木雅朵饒村歌舞團為例項目編號:cx2018sp186
作者簡介:四郎彭措(1990—),藏族,四川康定人,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藏學 藏族文化與藏文文獻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