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 張燕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行為是由獲得、轉換、評價三個過程組合的,我們應當廣泛使用“發現法”,使幼兒主動地、有興趣地產生學習行為,培養他們獲得知識和創造發明的能力。
觀察緣起:
好奇心是激發幼兒學習的源泉。為拓寬幼兒的建構新思路,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們在中班建構區投放了建筑、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書籍。其中,繪本《尋找與發現:交通工具》成功激起了孩子探索的興趣。他們在欣賞和理解繪本內容的同時,嘗試還原和創造出繪本中的場景,跟同伴玩有關交通、運輸、建造方面的建構游戲。教師通過定點觀察,發現幼兒的成長需求,追隨幼兒的興趣點,盡可能滿足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支持幼兒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獲得更加多元的新經驗。
觀察背景:
日期:2019年9月12日
對象:牛牛(5歲4個月)
環境:中班建構區,一側是單元積木柜,另一側是輔助材料區,幼兒在中間地墊上自由搭建。
目的:了解班級幼兒的建構游戲水平,重點觀察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標:觀察和記錄牛牛在發現問題之后解決問題的方式。
觀察實錄:
鏡頭一:雨棚搭好啦!
牛牛跪在地上給飛機搭建雨棚,一組雨棚已經搭好,他正在搭第二組。他分別用8個瓶子排成整齊的兩豎排,又前后左右調整位置,努力使兩排對齊,兩排間隔約30厘米,然后熟練地把一塊長條狀紙板架在了兩排酸奶瓶上。他看了看材料推車說:“我還要再拿些紙板。”牛牛去輔助材料區拿來一些紙板,站在一旁看了很久的果果問:“你在搭什么呀?”牛牛蹲下來,指著雨棚下面的洞洞說:“這是下雨的時候最大的停機場。”說完,倆人把手中的紙板同時架在柱子上,兩組雨棚連接在了一起。果果開心地攤開手說:“我們(放)兩個紙板,就變成了大雨棚!”
鏡頭二:加個“煙囪”吧!
“哎呀,像煙囪!”牛牛舉著一個長紙筒驚喜地叫著,然后把紙筒小心翼翼地豎立在雨棚頂上。叫聲引起了浩浩的關注,果果捂嘴笑著問:“要不要拿些飛機過來呀?”“那好吧!”牛牛爽快地答應了。果果去取飛機,浩浩拿起洗衣液桶向“煙囪”里倒了兩下,說:“咚咚咚,好了!”接著“呲呲、呲呲……”向四周灑開來,好像在給“煙囪”加油似的,三個小朋友開心得歡呼雀躍起來。
突然,“煙囪”在雨棚頂上左右晃動了兩下,搖搖欲墜,三個小伙伴緊張地屏住呼吸,死死地盯著“煙囪”,好在搖晃了幾秒鐘以后,“煙囪”恢復了平靜,三人長舒了一口氣。看來,雨棚上的“煙囪”不夠穩啊!怎么辦呢?三個小伙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皺著眉頭陷入沉思。
鏡頭三:加固“煙囪”
不一會兒,牛牛從推車里取出兩個大號短紙筒,小心翼翼地套在高高的“煙囪”外面,只聽“啪啪”兩聲,大紙筒套住了“煙囪”,“煙囪”搖晃了兩下卻沒有倒,牛牛松了一口氣。緊接著他又拿來了三個紙筒繼續往上套,一直套到“煙囪”頂端。
牛牛舉著洗衣液笑著對浩浩說:“看這邊!”浩浩指著“煙囪”說:“倒進這個里面。”牛牛按照浩浩的建議往“煙囪”里擠了很多“汽油”。牛牛轉身又拿了兩個裝滿豆子的酸奶瓶說:“好了、好了,裝滿了!”說完,把酸奶瓶從“煙囪”口輕輕地丟了進去。酸奶瓶穩穩落地,牛牛伸過頭看了看,確定沒問題后又向“煙囪”里丟了一個,酸奶瓶穩穩地嵌進了“煙囪”的“肚子”里。
給“煙囪”套上紙筒,又在“肚子”里嵌進了重重的酸奶瓶后,“煙囪”穩穩地立在了雨棚上,牛牛和小伙伴們興奮地跳著、叫著。接下來,牛牛、果果和浩浩用推車取來更多的白色卷筒,給飛機場里所有的“煙囪”都套上紙筒,“煙囪”的加固工程全部完成。
分析與反思: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行為是由獲得、轉換、評價三個過程組合的,我們應當廣泛使用“發現法”,使幼兒主動地、有興趣地產生學習行為,培養他們獲得知識和創造發明的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告訴我們,4-5歲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建構游戲的核心目標是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獲得豐富的經驗和探究能力。盡管幼兒尚不能用清晰的語言來解釋他們對事物的模糊理解,但他們已能通過游戲時材料的變化和關聯來獲得對抽象概念的直觀經驗。
今天,牛牛在和同伴共同搭建飛機場的游戲中,牛牛的提問、分析、邏輯推理、溝通、探索、解決問題、社會交往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游戲前,牛牛和小伙伴共同閱讀了繪本《尋找與發現:交通工具》,三個小伙伴對搭建飛機場產生了興趣,牛牛還特別關注到用來給飛機遮雨的雨棚。游戲中,牛牛和其他兩個小伙伴積極合作,用平鋪、排列、壘高等建構技能搭建了一塊2平方米的飛機場,并還原了繪本中的一些場景,如停機場、隧道、信號塔等。
開始時,牛牛使用酸奶瓶和紙板,靈活運用“排”與“架”的技能建成了雙通道的雨棚,雨棚兩邊的柱子呈對稱狀態,且8個酸奶瓶均勻排列,可見牛牛有較好的數學認知能力,熟練掌握10以內的數量,并能控制好距離整齊排列。接著,他和小伙伴嘗試給雨棚加個“煙囪”,但在搭建中發現,“煙囪”不夠穩定,容易搖晃和倒塌。于是,牛牛和小伙伴們一起進行探索和嘗試,用大紙筒套住“煙囪”,再將裝了豆子的酸奶瓶嵌入“煙囪”里,增加“煙囪”的著地接觸面積及重量,有效地加強了“煙囪”的穩定性,解決了“煙囪”搖晃、易倒塌的難題。
游戲中,牛牛會和同伴商討、分享,能一直明確自己的目標,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嘗試用在“煙囪”外套紙筒和在“煙囪”的“肚子”里嵌入重物兩種方法來加強物體的穩定性,體現了牛牛良好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牛牛愿意接納同伴的建議、友善合作,展現了他非常高的社會交往能力與發展水平。在近30分鐘的游戲時間里,牛牛一直專注于自己的事情,反映出牛牛對建構游戲有著濃厚興趣的同時,還具備較好的注意力、堅持力、耐力等學習品質,通過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成功地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游戲后,牛牛告訴同伴這個遮雨棚有兩個功能:晴天,飛機在雨棚上面,變成起飛平臺;雨天,飛機就停在洞里,變成遮雨棚。這個想法在書中并未出現,可見牛牛在游戲中能積極探究,大膽想象,有著非常棒的創造力。
牛牛喜歡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吐字有些不清楚,語言描述比較簡單,同伴和觀察者需要參考他的動作和表情來判斷其講述的內容。
支持策略:
1.繼續為牛牛提供建構游戲的機會,關注他在建構游戲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情況。肯定牛牛在游戲中的表現,增強其信心,并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鼓勵牛牛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家長密切配合,增加其與家人、同伴及老師交談的機會,積極幫助牛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投放更加豐富的建構輔助材料,如:建筑物書籍和雜志,直尺、水平尺、空線軸、輪子等建筑工具,交通信號燈、玩具小人、景觀等輔助性材料,為幼兒的建構需求提供更多支持與幫助。
3.建構區繼續增設小桌子、圖紙、筆、相機等設計與記錄的物品,供每位幼兒進行游戲規劃、設計與及時記錄。利用圖片、視頻等現代信息化手段,幫助幼兒保存建構作品,拓寬建構思維,幫助每一位幼兒體驗成功,享受建構游戲的樂趣,增加多元新經驗,為幼兒插上追尋夢想的翅膀。